唐代高僧神秀曾作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這句偈語里暗藏修身之道,一個人要想保持“勿使惹塵埃”的人間清醒,就得多給思想洗洗澡、治治病。古往今來...
發布時間:2022-11-06
在東漢王朝,有一位姓氏另類,說話做事也另類的清官,那就是公開承認自己有私心卻不以權謀私的第五倫。可能很多人沒聽說過有“第五”這個姓,據相關資料介紹,劉邦建立漢朝后,將原來六國...
發布時間:2022-09-29
“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我們黨歷來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看待中華民族歷史,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發布時間:2022-07-22
我國古代家教家訓肇端久遠,其中清代張英所著《聰訓齋語》影響甚遠。張英通過言傳身教及所著《聰訓齋語》的影響,逐步形成了為人稱道的“江左第一家風”并為后世傳承。
發布時間:2022-07-14
于成龍(1617—1684年),字北溟,號于山,山西永寧州(今山西呂梁離石區)人。于成龍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舉“卓異”,以卓著的政績和廉潔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愛戴,被百姓評...
發布時間:2022-07-07
千百年風雨,一些人已化為塵煙,一些人卻傳唱不衰。在皖東小城天長的鬧中取靜之處,有一護國寺,院中有一座二賢堂,供奉著兩位與天長有關的賢士,一位是二十四孝之一棄官尋母的朱壽昌,...
發布時間:2022-07-04
“苞苴無敢及其門”出自《明史.范景文傳》。原文是“范景文,字夢章,吳橋人。幼負器識,登萬歷四十一年進士,授東昌推官。以名節自勵,苞苴無敢及其門。……”“苞苴”原指包裹魚肉的...
發布時間:2022-06-24
東晉名將陶侃,初做漁梁吏,食用官府的腌魚。他念起貧寒中的母親,就用陶罐盛了一點魚送給母親。不料母親不但不受,還將陶罐封上退回,并附信責備說:“汝為吏,以官物遺我,非惟不能益...
發布時間:2022-05-30
當地百姓為紀念這位兩袖清風的縣官,把小牛犢飲水的池塘命名為“留犢池”,還建有一處“留犢祠”以紀念時苗
發布時間:2022-05-16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財賄不以動其心,爵祿不以移其志”“見利不虧其義,見死不更其守”,強調了堅持操守的重要
發布時間:2022-05-05
離開鳳翔時,蘇軾給董傳寫下一首留別詩,詩中以“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稱贊董傳即使身上穿著粗衣劣布,但胸中富有學問,氣質才華依舊光彩奪人
發布時間:2022-04-29
清正廉潔的作風要求領導干部自覺抵制金錢和物欲的誘惑,不求虛名、腳踏實地、務求實效
發布時間:2022-04-25
道義是謀事的法則,人民是做事的根本
發布時間:2022-04-19
新的征程上,只要上下同欲、畢力同心,凝神聚力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共平多難、攻堅克難,就能走好新的趕考之路,創造新的更大成就
發布時間:2022-04-13
“不惜死”,在岳飛的語境里是一種武德,表明武官(軍人)應視守護國家為神圣使命,為此不惜英勇獻身
發布時間:2022-04-08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