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父母」
【原文】父母之恩,同于昊天罔極。夫愛自父母始,然必先能敬,而后能愛。近來人家,愛惜兒女過甚,每食則同桌,寢則同榻,任意所為,皆曲如其意,久之漸忘名分,遂敢于怨怒其父母。推厥由來,借由不敬父母,視父母若平等人故也。故凡事父母者,飲食必豐,進奉必謹,器具必潔,視膳必親,寢興必侍。出入必稟告,聲必柔,氣必下,顏色必和。一切奉命維謹,須見得父母,無不是處,父母稍不悅,即引為己罪,長跪謝過。至于友愛兄弟,和睦鄉黨,立志成人,不入邪路,在在恐玷污先人,皆為孝之道也。
【釋義】孝敬父母乃人倫之始。因此,孝父母必須置于篇首。本篇“孝父母”為編纂者針對當時馮氏家族開始出現一些有悖于孝敬父母的現象,提出孝敬父母的訓條,“凡事父母者”必須“一切奉命唯謹,無不是處。”父母親若有不高興,就應該首先從自己身上找問題,找原因“引為己罪,長跪謝過”。
「友兄弟」
【原文】世間最難得者兄弟。人即庸愚,皆有天性,鮮有不友愛兄弟者。兄弟如手足,手足折,不可續。本是同根生之天親,允宜兄友弟恭,和睦相處,不得因財產鬩墻,更不得聽婦人之言而爭斗。近者傷親心,遠者貽鄉黨笑罵。切宜戒之。
【釋義】鬩墻,鬩(xi),爭吵。《國語.周語中》:“兄弟讒鬩”。鬩墻,即兄弟內部爭吵。《詩.小雅.常棣》:“兄弟鬩于墻,外御其務(侮)”。兄弟本是同根生,血脈相連,情同手足,豈能因為財產和婦人讒言而傷及和氣,為外人所欺,惹人恥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