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黃山市作家協會名譽主席、徽州文化研究院研究員余治淮:
中國家訓最早可追溯到《周易》,《周易》中有《家人》卦,講述的是家庭之中父母、兄弟、夫妻相處得道,家道得正,則天下安定。后人所倡導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是將“修身齊家”放在首位,一家尚不能齊,何以治國平天下。
而“家道正”,講求的是行為的規范,追求什么,遏制什么?而這種追求和遏制是家庭所有成員必須共同遵守的準則。
徽州古人求利四方,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常將自己人生感悟,用簡潔明了的文字記錄下來,供子孫后代銘記、恪守,并將其稱之為“家訓”,而家訓在傳承的過程中經一代一代篩選、充實、劣汰優存,逐漸形成整個家族認可的“族訓”。歷史上徽州社會相對穩定、繁榮,其間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們從小接受家訓、族訓的熏陶,逐漸培養出家國情懷。時至今日,許多先人留下的家訓,依然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安徽省徽學會理事、黃山市徽州文化研究院研究員郗延紅:
志誠堂,被譽為“徽州木雕第一樓”,采用淺雕、深雕、鏤空雕等多種雕刻技法,技藝精湛,圖案栩栩如生,是一座雕刻藝術的博物館,折射出古代徽州藝人嫻熟的技巧和超凡的智慧。
這志誠堂又絕不限于是一方精湛雅致的藝術殿堂,尚且它還是一處溫情儒雅的家訓場合(或者說家教所在),讓家人族眾在潛移默化地進行人文熏陶的同時,又接受春風化雨式的家族教育。
俗話說,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從本質上看,像黟縣盧氏采取這類家訓的做法,跟那些古人明確宗儀、族規、家法的做法一樣道理是相通的——都是強調講規則、守規矩!也就是運用這些準則規定來約束和規范家人族眾們的言行舉止!這正是家訓的社會價值之所在。
古往今來,中國素有家族教化訓誨的傳統。理論化色彩濃烈的如南朝顏之推的《顏氏家訓》,宋代司馬光的《家儀》,它們都是中國家訓制度史上的里程碑,而南宋朱熹的《朱子家訓》追求家規的操作性,也就是講,它把傳統孔孟儒家學說的理念轉化為人們修身立德齊家旺族的可操作的細節。朱熹作為我國歷史上孔子、孟子以來最杰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他的家族教育思想,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寶貴歷史遺產。黟縣盧村《盧氏家訓》就是古代徽州人依循作為桑梓鄉賢新安理學大師朱熹之言進行家族教化的樣榜范例之一。
在我國浩如煙海的古代文化典籍中,留下來許多家訓、家誡、家范以及治家格言和其它一些教子詩文。通過對這些歷史文化遺產進行全面地整理、有效地分析和科學地研究運用,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弘揚,不僅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也是社會賦予我們的責任。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盧氏家訓的時代價值必須應時顯現!傳統家訓的社會功用應當繼續發揮!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