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根據省委統一部署,2023年7月13日至9月15日,省委第八巡視組對桐城市開展了巡視。2023年11月21日,省委第八巡視組向桐城市委反饋了巡視意見。按照巡視工作有關要求,現將巡視整改進展情況予以公布。
一、提高政治站位,堅決扛牢巡視整改主體責任
一是堅定政治自覺抓整改。市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巡視工作的重要論述,充分認識巡視整改的政治意義,把抓好巡視整改作為捍衛“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的實際行動,及時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專題研究部署巡視整改工作。召開全市落實省委第八巡視組反饋意見整改工作動員大會,動員全市上下準確把握任務要求,嚴格標準、全面整改、迅速行動,高質高效推進整改工作。召開民主生活會,市委班子成員堅持問題導向,認真開展對照檢查,主動認領責任,嚴肅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進一步明確整改努力方向,推動巡視整改工作落實落細。
二是壓緊壓實責任抓整改。市委堅決扛起巡視整改主體責任,成立由市委書記任組長,市長任第一副組長的巡視整改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集中整改期間,抽調精干人員成立工作專班集中辦公,統籌協調巡視整改日常工作。市委主要負責同志帶頭領辦重點難點問題,加大整改工作協調推進力度。省委巡視意見反饋以來,先后主持召開13次市委常委會會議研究推動巡視反饋問題整改,召開10次領導小組會議專題推進巡視整改工作,并牽頭負責27項具體整改任務。市委、市政府班子成員認真履行“一崗雙責”,帶頭認領自身和分管領域存在的問題,做到直接抓、抓具體、抓到底。
三是堅持問題導向抓整改。聚焦巡視反饋的6方面52個問題,制定印發整改方案,明確整改措施260條,逐項落實責任領導、牽頭單位、責任單位和完成時限,確保整改不留盲區。聚焦問題易發多發領域,特別是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精準開展“同城吃請”“公共資源交易領域”“國有企業違規”“干部不擔當不作為”“物業領域”“征遷安置領域”等8個專項整治。針對巡視組交辦的信訪件和問題線索,認真及時進行核實查處,移交信訪件、問題線索已全部辦結,建立完善制度21項。堅持動真碰硬抓重點難點問題整改,由市紀委監委牽頭成立工作專班進駐經開區,對涉及經開區問題邊核查、邊處置,加大突出問題整改力度。充分運用事要解決、厘清責任、舉一反三、建章立制“四個維度”的整改方法,推動問題真改實改。
四是嚴格督導推進抓整改。建立“責任落實、調度推進、督導檢查、評估銷號”四項工作機制,實行領導小組、牽頭領導、牽頭單位適時調度,整改工作專班聯合市紀委監委、市委組織部常態化督導檢查。集中整改期間,共開展督查5輪,印發督查通報2期、督辦單7份,發出工作提醒單13期74份。嚴格實行臺賬推進、整改銷號制度,確保整改落實情況客觀真實、數據翔實。制定《關于進一步鞏固提升省委巡視整改成效若干舉措》,將省委巡視整改工作納入年度綜合目標責任制考核,推進巡視整改集中整改期后工作制度化、常態化、長效化。
二、堅持對標對表,全力推動整改任務落實
(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
1.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合一
(1)深學深研強化轉化運用。一是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堅持每項決策前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有關重要論述。二是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調查研究工作的意見》,確定市委常委會2024年調研課題11個,建立調研成果轉化運用清單。調研成果轉化運用工作在安慶市作交流發言。“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獲評全國新時代“楓橋經驗”先進典型,被全省推廣。三是出臺《桐城市工業企業畝均效益評價差別化政策實施細則》《關于深化文旅融合打造“人文勝地”加快建設高品質旅游強市的意見》,方以智、姚瑩故居和六尺巷片區展館正式對外開放。
2.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2)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一是2024年10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六尺巷考察,重溫張吳禮讓典故,察看桐城歷史文化展陳。二是出臺《關于深化文旅融合打造“人文勝地”加快建設高品質旅游強市的意見》,重點打造六尺巷、文廟兩個文旅產品。三是開展首屆“桐城派研究優秀成果獎”評選,常態化開展“裁襟勵子”“桐城剪紙”等非遺項目進校園活動。桐城市青少年綜合素質教育基地被認定為安徽省研學旅游示范基地,《走近桐城文化》研學旅游課程獲2024年安徽省研學旅游課程設計大賽二等獎。
(3)推動文旅融合發展。一是制定《桐城市大黃山世界級休閑度假康養旅游目的地建設實施方案》,積極申報安慶市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建設專項資金。二是舉辦非遺市集、非遺“四進”等活動,5人入選第七批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2人入選第八批安慶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三是印制《桐城市全域旅游導覽圖(2024版)》,推出文化研學、紅色教育、鄉村休閑3條精品線路。2024年全市共計接待國內游客870萬人次,同比增長37.6%;實現國內旅游綜合收入57億元,同比增長33.9%。
3.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4)加快構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新格局。一是出臺《關于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積極承接滬蘇浙產業轉移,2023年9月以來,招引承接來自滬蘇浙地區項目29個,總投資117.22億元。連續3年獲評安慶市招商引資工作先進單位。二是全方位強化與新昌縣交流合作。青草香米業集團與新昌縣金山糧油有限公司簽訂經銷協議,拓展“桐城鋅米”知名度。三是加快推進院士科創園、智慧物流產業園、綜合碼頭(貨運碼頭)等項目。
4.嚴格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委專項整治部署
(5)持續加強政法隊伍教育整頓。一是強化執紀問責,嚴肅查處政法干警違紀違法問題。二是提升法院案件辦理質效。強化發回重審核改判案件管理,市法院黨組對發回改判和重審案件2名當事法官分別給予警告處分。三是加強作風建設,市法院開展違規吃喝問題專項整治行動,對市直政法單位開展政治督察和紀律作風督查巡查。四是建立健全《紀律作風督查巡查實施辦法(試行)》《進一步提升全市政法干警素質能力實施意見》《進一步提升全市政法干警素質能力的實施意見》等制度。
(6)修正失實數據提升數據質量。一是制定桐城市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具體補建計劃,計劃分3年完成補建任務。二是依規依紀依法對相關責任人予以問責。三是出臺《桐城市高標準農田建設上圖入庫數據審核管理辦法》,健全數據上圖入庫規范。
(7)強化農村亂占耕地建房整治。一是5起增量問題立即整治到位,100起歷史存量問題已處置67起,剩余33起積極穩妥推進。二是約談資規、農業農村和相關鎮主要負責同志。三是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宅基地審批管理的通知》,常態化開展監督檢查。省委巡視整改以來,全市未發生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問題。
(8)提升基層治理效能。一是持續精文減會,建立年度發文計劃管理制度和年度常規會議計劃申報制度,全年市級發文、會議分別同比下降10.6%、30.9%。二是推行“無資料”考核,考核單位根據動態監測、督查檢查、日常掌握的情況采取紀實考核。三是加大村級“四議兩公開”制度執行監督,將“四議兩公開”制度落實情況納入村級黨組織書記年度述職評議考核內容。
(二)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
5.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
(9)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是建立規上企業、“專精特新”培育庫,新增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和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各1家、省綠色工廠2家、省“專精特新”冠軍企業1家、省級智能工廠1家、新入規企業30家,2024年1-9月全市技改投資同比增長9.4%。二是加快范崗鎮制刷業向裝飾輔材業轉型,該鎮裝飾輔材類(含制刷)規上企業16家,2024年1-9月實現產值4.37億元,同比增長8.77%。三是成立綠色包裝產業轉型升級專班,出臺《桐城市工業企業畝均效益評價差別化政策實施細則》,綠色包裝產業集群先后獲評省級和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10)發展壯大新興產業。一是強化產業鏈招商,編制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鏈、光伏新材料產業鏈、醫工醫藥產業鏈圖譜和目標龍頭企業庫,圍繞新興產業延鏈強鏈,2023年9月以來,新簽約“兩新一同”新興產業億元以上項目20個。二是健全科干招商組駐外工作機制,建立“周通報、月調度、年終考核”的常態化通報調度機制。
(11)發揮經開區經濟主戰場作用。一是市委常委會赴桐城經開區召開現場辦公會,調度發展空間不足、重大項目建設等問題。將經開區“一區多園”的發展目標路徑列入2024年市政府工作報告予以推進。二是實施經開區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清零”工作,2024年1-10月,規上工業企業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比重為2.58%。三是強化閑置和低效用地清理處置,截至目前,累計完成4116.66畝的閑置低效用地治理工作,盤活利用閑置廠房3.22萬平方米。四是出臺《桐城經開區相對集中行政審批實施辦法》,41項審批事項中38項全部完成下放銜接。
(12)著力優化營商環境。一是省委巡視整改以來,累計梳理承接上級部門牽頭推廣的“一件事一次辦”44項、高效辦成一件事4項,辦理事項11萬余件。二是持續開展“與企桐行”活動,常態化走訪企業,全面梳理234家企業反映惠企項目申報難、兌現難和109家企業反映水電氣保障不力問題,已全部辦結。2023年9月以來,通過“惠企通”平臺兌付“免申即享”97條,已兌付資金8535萬余元,惠及企業557家。三是開展“改進干部作風、優化營商環境”專項巡察,發現4大類20個方面40個問題,扎實做好問題整改工作。
6.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13)扎實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一是在全省2023年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考核評估中為“好”等次。二是全面查清26家就業幫扶(扶貧)車間關閉原因,全面盤活銜接資金建設的3家幫扶(扶貧)車間,重新認定穩定運營的21家就業幫扶(扶貧)車間,吸納勞動力564人,其中脫貧人口227人。三是開展銜接(扶貧)資金、資產全面清查行動,修訂完善《桐城市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項目管理辦法》。
(14)全力培育壯大鄉村特色產業。一是編制《桐城市“十四五”富鋅產業發展規劃》《桐城市茶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建議(2021-2025)》,印發《桐城市富鋅產業發展重點工作舉措》,成功申報“桐城鋅米”集體商標,舉辦第二屆桐城市富鋅產業發展(推介)暨“桐城鋅米”集體商標發布會。二是制定《桐城市茶業協會監督管理制度》,開展桐城小花茶綠色生產技術培訓;投資建設桐城市小花茶綜合體項目。三是制定《桐城市預制菜產業發展實施方案》,省委巡視整改以來,全市新增2家預制菜生產企業。2024年1-9月,預制菜產值達8812萬元。
7.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15)嚴格執行林長制、河湖長制。一是加大涉林違法案件處置力度,行政處罰525人,罰款316.5萬元。截至2024年10月,共查處涉林案件24起,較去年同期減少41起。二是全面梳理36起非法采砂案,當事人均已受到行政處罰,主動退繳違法所得274.93萬元。三是江淮運河鱘魚段成功創建省級幸福河湖,龍眠河列入國家級幸福河湖創建名單。四是規范管理全市24家砂石加工企業,建立日檢查、周評查、月考核機制,2023年11月以來未發生偷采砂石案件。
(16)扎實推進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一是完成孔城河支流三八河治理修復工程,國考斷面水質均達到Ⅲ類水考核要求。二是長江(安徽)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新渡鎮6家企業環境問題查處整改到位,每月開展“回頭看”,企業無違法排污現象。三是4條農村黑臭水體完成治理,有序推進排查的9條城市黑臭水體。四是持續開展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排查整治,2024年1-10月完成排查整治問題33個,立案查處企業違法案件9起。
(17)加強城鄉人居環境整治。一是優化環衛作業和監督考核機制,對第三方環衛公司服務費進行核減。二是運用“文都美”文明創建實地管理平臺,問題完成情況納入文明創建年終考核。在2023年兩次安慶市文明創建檢查中,桐城市均居第一。三是出臺《桐城市道路沿線拆違拆舊、清雜清亂專項行動方案》《桐城市農村桿線專項整治行動實施方案》,自2023年10月開始,全市共拆違2006戶,拆違面積達6萬余平方米,整改5處、自拆6戶。四是全面梳理78個未建污水處理設施的村莊,2024年度全市5個行政村已建成污水處理設施。五是明確“十四五”農村改廁目標任務和分年度目標,2023年完成改廁3802戶,2024年完成改廁4066戶。
8.有序推動民生工程建設
(18)提升醫療教育保障水平。一是市人民醫院新院區投入運行,啟動中醫院搬遷工作,建設新渡、大關兩個縣域醫療次中心,投入602萬元為16家基層醫療機構購置醫療設備,每千人口床位數、執業醫師數、注冊護士數分別提升至7.03張、3.09人、3.09人。二是中華職校、安慶文都科技職業學校通過B類學校認定,全市所有中職學校均達B類學校辦學標準。江淮工業學校引進人才2名,桐城海峽高級技工學校招聘教師6人。啟動建設桐城市公共實訓基地項目。
(三)嚴格貫徹落實制度建設要求,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9.充分發揮市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作用
(19)加強市委對同級人大、政府全面領導。一是制定《2024年人大常委會工作要點》,將市政府重大投資項目、市場監管相關法律法規實施情況納入人大年度監督工作計劃,將對企獎補資金安排情況納入2024年上半年預算執行情況調研,將財務相關法律法規實施情況納入2023年預算執行情況和其他財政資金收支情況審計工作調研。二是常態化開展規范性文件和重大事項合法性審查,出具合法性審查意見書10件。三是印發《桐城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訴轉案”工作規范(試行)》《桐城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行政執法“十個嚴禁”》。2023年度受理投訴3263件,訴轉案103件,訴轉案率為3.16%;2024年以來,受理投訴4277件,訴轉案137件,訴轉案率為3.20%。四是開展“執行難”問題專項整治。省委巡視反饋案件執行到位率上升到33.88%,2023年執行到位率達到40.59%,2024年1—10月執行到位率達到省高級人民法院考核指標的合理區間。
10.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20)深化改革破解發展難題。一是開展市屬國有企業違規問題、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2023年7月以來,累計收回擔保代償款0.49億元,解除擔保風險責任6.59億元。國投公司原董事長井某某被開除黨籍,給予國投公司負責人黨內警告處分,及時移交公共資源交易領域涉嫌違紀違法線索。二是健全國企法人治理結構,穩步推進國有企業債務化解,加快推進國有集體中小企業改革改制,14家企業已全部與政府部門脫鉤。
11.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
(21)加強平安建設。一是完成G206桐城段公路安全提升工程、農村公路養護工程。榮獲第四批“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2023年11月至2024年10月,全市亡人事故數、死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30.06%、37.50%。2023年11月至2024年10月,發生火災358起,同比下降1.10%;受傷人數1人,同比下降50%。二是新建消防栓118個,制定增建、補建消防栓工作方案。同步編制《2021-2035桐城市國土空間規劃消防專篇》,確保消防栓建設進度按照要求逐步推進。三是開展“斷卡”“斷流”等專項行動,2023年12月至2024年10月,全市電詐案件發案數下降53.30%,損失數下降55.16%;百案追贓挽損數108.7萬元,同比上升40.62%。2023年在全省104個縣(市、區)中群眾安全感排名第9,政法工作滿意度排名第12,其中對公安工作滿意度排名第3。
(四)履行全面從嚴治黨責任,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工作格局
12.嚴格落實市委主體責任
(22)科學研判部署。一是召開全市領導干部警示教育大會,對原市委書記王某腐敗案深刻反思。六尺巷片區被評為安徽省廉政教育基地,左忠毅公祠、安徽中國桐城文化博物館被評為安慶市廉潔文化教育示范基地。二是開展市屬國有企業違規問題、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完成8家全民所有制企業公司化改制。移交公共資源交易領域涉嫌違紀違法線索8起。三是扎實排查處置獎補、擔保、借款和“半拉子”項目等問題,對擔保代償并形成損失的情況進行分類整理、分類問責,給予1人開除黨籍處分并移送司法機關,1人黨內警告處分。四是出臺《桐城市國有企業貫徹落實“三重一大”決策制度監督檢查暫行辦法》《桐城市中小微企業融資擔保管理辦法》。
(23)扎實履行“一崗雙責”。一是2024年以來,市委、市政府領導班子成員研究部署、調度推進、聽取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匯報等共227次;談心談話、約談提醒、批評教育等共318人;對巡視巡察、專項督查等反饋問題整改情況監督檢查、調度228次;針對嚴重違紀違法案件開展以案促改專題警示教育21次。二是印發《桐城市紀委監委2024年度政治監督重點任務清單》,每月制發工作提示函提醒市委、市政府領導班子成員落實“一崗雙責”。三是開展“干部不擔當不作為”“執行難”、醫療國企等重點領域專項整治,發現問題依規依紀依法嚴肅處理。
(24)扎實推動監督貫通融合。一是有效提升巡察監督質效。十五屆市委巡察移交問題線索88件,已立案24件。二是全面梳理2019年以來國有平臺公司審計發現問題,對未整改完成問題制發審計整改催辦函6份,向市紀委監委移送審計發現問題線索3件。2024年向市紀委監委及有關主管部門移送審計發現問題線索11件。三是及時開展有關問題線索移送工作。公安、司法、審計部門共移送市紀委監委問題線索10件。
13.推動市紀委監委切實履行監督責任
(25)常態化開展政治監督。一是圍繞耕地保護等重點工作常態化開展監督檢查,制發督查通報3期。對105起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問題全面梳理,厘清責任,追責問責28人。二是常態化開展重點領域政治監督,開展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截至目前,排查起底問題線索258件,立案144件142人。三是推進紀檢監察干部隊伍教育整頓,組織參加省紀委監委“視頻講堂”,提升紀檢監察干部履職能力。
(26)精準執紀問責。一是全面規范案件辦理和線索處置工作。實行“周對賬、月調度、季通報”機制,2023年12月以來,制發問題線索辦理提醒單8份、督辦單3份,對8件函詢件進行復查復核。二是加大線索處置力度,2023年以來共查辦留置案件14件,嚴肅查處醫療、政法、國企等領域違紀違法案件,2023年全市共立案202件、216人,同比增長62.9%、61.2%。三是扎實開展違規辦案行為專項治理工作,對33件重點領域案件開展評查,糾正問題178個。
(27)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一是對重大事項應發現未發現、應報告未報告,造成嚴重后果或惡劣影響的實行責任倒查,對零立案的派駐紀檢監察機構主要負責同志進行約談。二是深化基層紀檢監察體制改革,調整派駐機構10個,新增內設機構4個,選派紀檢監察干部到村擔任紀檢員。三是成立4個市屬國企公司紀檢機構,進一步規范設置市屬國企紀檢機構。
14.加強國資國企領域監督管理
(28)加強工程管理。一是出臺《桐城經開區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招投標管理制度》,進一步規范招投標管理的工作要求。二是出臺《桐城經開區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合同管理制度》,強化合同管理。制定《桐城經開區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建設工程項目簽證實施細則》《桐城經開區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建設工程項目竣工驗收實施細則》,完善工程變更流程管理,加大工程變更監督檢查力度及驗收管理。三是成立工程簽證小組,建立詳細的變更管理規定,明確變更的審批流程,確保變更前后的所有文件和手續完備。
(29)規范融資擔保。一是加大追償力度。收回擔保代償款0.49億元,解除擔保責任金額6.59億元。申請強制執行或恢復執行案件49起、標的本金1.57億元。二是開展國有企業違規問題專項整治。梳理6個方面20類61件具體問題,制定整改措施110條。三是對擔保代償形成損失情況進行分類整理、分類問責。國投公司等國企作深刻檢查,給予國投公司負責人黨內警告處分。國投公司原董事長井某某被開除黨籍,涉嫌犯罪問題移送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四是印發《桐城市中小微企業融資擔保管理辦法的通知》《關于壓實市屬企業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和風險防控主體責任的通知》。
(30)清收違規借款。一是根據實際情況分類處置,加快債權清收工作,對已進入訴訟程序的,加大司法執行力度;對已進入破產程序的,根據破產法的相關規定加大債權處置力度。二是嚴格執行國有企業管理規定,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合法合規經營。三是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追責問責。四是出臺《桐城市國有資產管理中心關于市屬國有企業投融資管理的通知》《桐城經開區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對外擔保管理制度(試行)》。
(31)規范政府投資行為。一是全面核查處置有關問題,對投資中可能存在的違規違紀違法行為進行調查追責。二是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追責問責。三是出臺《桐城市國有企業出資設立私募基金管理辦法》,有效規范國有企業參與基金出資和投資行為。四是出臺《桐城市國有資產管理中心關于市屬國有企業投融資管理的通知》,加強全過程投資風險防控。
15.強化重點領域廉潔風險管控
(32)加強招投標監督管理。一是成立專班落實資金追繳工作,追回34家企業保證金1280萬元。對13家涉案企業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書,對其按該中標項目金額的6‰-7‰罰款予以處罰并沒收違法所得。二是開展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組織專班對2019年至2023年的工程項目進行實地督查,移交涉嫌違紀違法的線索8起,對13家單位具體項目的責任人、公司進行追責問責。三是印發《關于建立健全桐城市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機制的通知》《桐城市公共資源交易項目標后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完善監督管理機制。
(33)強化城市綠化工程領域監管。一是對反饋的問題進行排查,針對“綠化工程無立項、無監理”“拆分工程規避招標”等問題,對2名相關負責同志進行提醒談話。二是開展城市綠化工程領域腐敗問題專項治理,對園林綠化領域的5件問題線索開展核查,共給予政務記過處分1人,黨內嚴重警告處分1人,責令作出書面檢查2人,警示談話2人,提醒談話2人;沒收違法所得4.1萬元。三是制定《關于加強城市園林綠化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建立健全綠化工程領域工作長效機制。
(34)持續糾治醫療衛生領域腐敗問題。一是全面排查整治違規采購物資和服務問題。針對市人民醫院9個違規采購物資和服務問題,終止合同2項,重新招標7項。市人民醫院對2名分管負責人進行提醒談話,對2名科室負責人進行誡勉談話。二是開展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組織醫療機構開展自查自糾、廉政談話和重點排查,3人主動投案后給予黨紀政務處分。三是組織開展定點醫療機構醫保基金監管自查自糾,約談定點醫藥機構24家次,提醒告誡78家次。四是2023年度被授予全省醫療保障系統行風建設先進縣(市、區)稱號。
(35)規范企業獎補。一是開展獎補資金專項整改行動,分類處置,完善《項目投資協議雙向約束補充條款》,制定項目獎補資金撥付管理辦法,嚴格審核把關,規范獎補資金支付流程,落實資金監管責任。二是嚴格執行獎補政策,嚴格按照中央、省市相關政策規定執行,落實項目獎補資金撥付管理辦法,對“一事一議”相關扶持措施從嚴把關。三是出臺《桐城經開區招商引資項目扶持資金聯合審查管理辦法(試行)》《桐城經開區進一步規范招商引資項目評審工作實施意見(試行)》,建立并落實獎補資金規范支出長效機制。
16.馳而不息加強作風建設
(36)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一是開展“同城吃請”專項整治,2024年以來,共發現違規吃喝問題線索25件,其中立案12件24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24人。二是全市推行“公務餐”改革。2024年1-10月,公務接待費同比下降4.5%。三是對典型案例分批次進行通報曝光,省委巡視整改以來,通報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及酒駕醉駕典型問題4期17人。
(五)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鍛造高素質專業化干部人才隊伍
17.強化市委班子建設
(37)提升推動高質量發展能力水平。一是統籌兼顧鄉村振興和文旅發展,出臺《關于實施“千萬工程”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實施意見》。二是落實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2023年9月以來,已對23個項目開展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三是開展領導干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提升”專題講座,提升突發事件輿情應對能力。
(38)嚴格落實“三重一大”制度。一是修訂《中共桐城市委常委會“三重一大”事項清單及集體決策制度(試行)》。2023年11月以來,市委常委會會議研究“三重一大”事項172項,均無違反決策程序情況。二是科學研判金田集團上市相關情況,依法依規給予企業支持。三是印發《桐城市國有資產管理中心關于壓實市屬企業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和風險防控主體責任的通知》,壓實企業風險防控和國有資本保值增值主體責任。
(39)嚴格落實組織生活制度。一是針對“市委常委會黨史學習教育專題民主生活會整改措施未落實”問題已落實整改,對相關責任單位主要負責同志進行提醒談話。二是市委常委會召開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暨巡視整改專題民主生活會,將有關突出問題納入查擺,常委班子及個人均針對相關內容結合工作分工開展自我批評。三是對所有市領導黨組織關系所在支部及市領導本人制發工作提醒,將市委班子成員落實組織生活情況納入市直機關黨建季度觀摩督促內容。省委巡視整改以來,市委班子成員每月參加組織生活均超過1次。四是制定《關于進一步嚴格和規范全市基層黨組織黨的組織生活制度的通知》,對黨內組織生活進行規范。
18.一體統籌抓好干部選育管用
(40)加強選人用人制度。一是制定桐城市干部隊伍建設規劃,編制市管領導班子運行圖譜。二是加大年輕干部培養使用力度。三是加大市直單位專業干部使用力度。四是統籌推進缺配崗位配備,分步配齊配強。五是強化機構編制管理。規范設置機構,建立全市機關事業單位內設機構情況臺賬,定期檢查抽查,嚴防違規行為發生。
(41)嚴把選人用人關口。一是建立干部信息動態管理采集機制,多渠道了解掌握干部日常表現。二是在干部考察中,充分征求紀檢監察、政法、應急管理、信訪等相關部門意見,并了解干部失信情況。落實關鍵少數及市管領導班子正職社區評議機制。三是開展干部選拔任用“大起底大排查”專項行動。
(42)強化干部日常監督管理。一是應交流未交流和以事業身份擔任行政崗位職務的干部已全部交流調整到位。二是建立干部交流預警機制,及時將達到交流輪崗條件的干部納入干部調配計劃。指導各單位按照干部管理權限開展干部交流輪崗工作。三是印發《桐城市干部交流輪崗工作暫行辦法》《關于規范機構編制管理加強機構編制監督檢查工作的意見》。
19.推動新時代人才工作高質量發展
(43)統籌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一是省委巡視以來,舉辦各類招聘活動102場,開展企業新錄用員工培訓等各類培訓68期,培訓3148人,緩解企業用才難題。二是舉辦桐城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研修研習培訓班11次,培訓人員230余人。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國家級非遺傳承人1人、省級10人。三是印發《桐城市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2024年工作要點》《2024年桐城市實施鄉村人才促進行動工作方案》《桐城市農村創業帶頭人激勵政策暫行辦法》等,進一步統籌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
20.全面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
(44)嚴格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一是定期聽取全市黨的建設工作匯報、黨建要點推進情況匯報。對落實情況進行盤點梳理,督促落實。二是取消干部違紀違法問題多發的某單位2022年考核優秀等次。三是優化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工作考核指標,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一票否決”規定。四是修改完善《桐城市2024年度目標管理績效考核辦法》,更好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
(45)補齊基層黨建短板。一是優化擔當作為好支書評選辦法,取消2名村黨總支書記“雙十佳”稱號,將沙鋪村納入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整頓對象。二是推進村黨組織書記專業化管理,全市5個村入選省級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蟠龍村獲評第三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在年輕村干部中開展“足印農家”活動。三是互聯網企業和快遞企業組織覆蓋率均達100%。四是開展物業服務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城區小區自治組織(業委會、物管會)組建率達100%。
21.激勵干部擔當作為
(46)推動干部能上能下。一是制定《關于干部選拔任用若干操作原則(試行)》。二是落實“發展退位、干部讓位”機制,及時調整不適宜擔任現職的干部。三是開展“干部不擔當不作為”專項整治。四是開展征遷安置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完成抽水蓄能電站、引江濟淮等重大項目征遷安置工作。建立信訪遺留問題專項整治工作臺賬,收集33條房屋征收安置領域的信訪問題,已成功化解30條。
(六)履行巡視整改責任,整改震懾遏制治本作用有效發揮
22.切實履行整改主體責任
(47)扛牢整改主體責任。一是市委書記嚴格履行第一責任人責任,主動認領整改巡視反饋重點問題27個,先后主持召開巡視整改工作領導小組會、巡視整改動員會等會議研究部署整改工作。二是印發《省委巡視整改工作責任落實機制等相關工作機制的通知》,成立工作專班,常態化開展工作推進、督導指導等工作。三是成立經開區有關重點事項調查核實專班,推進桐城經開區重難點問題整改工作。四是開展8個專項整治,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到位,力促整改見底見效。五是制定《關于進一步鞏固提升省委巡視整改成效若干舉措》,建立健全整改長效機制。
23.壓緊壓實整改監督責任
(48)切實履行整改日常監督責任。一是制定《關于進一步鞏固提升省委巡視整改成效若干舉措》,常態化開展工作督查,下發督查通報2期。二是規范移交信訪件和問題線索辦理。截至目前,本輪巡視移交市紀委監委信訪件、問題線索均已全部辦結。三是完善《桐城市干部交流輪崗工作暫行辦法》,省委巡視反饋指出的應交流未交流的干部已全部交流調整到位。
24.嚴防邊改邊犯、反彈回潮
(49)杜絕邊改邊犯。一是針對易反彈、易回潮問題,部署開展8個專項整治,發現問題做到真抓實改。二是及時啟動混編混崗人員調整工作,以事業身份擔任公務員崗位職務的4名科級干部已全部調整到位,對在行政崗位工作的21名事業編制一般人員已全部調整到事業崗位任職。三是印發《關于規范機構編制管理加強機構編制監督檢查工作的意見》《桐城市財政局關于加強“三公”經費支出管控有關事項的通知》,建立整治混編混崗長效機制,加強“三公”經費支出管控。
三、堅持一抓到底,持續鞏固整改工作成果
(一)堅持問題導向,做好后續巡視整改工作。對照問題清單,提高整改標準,對集中整改期間未完成的任務,集中力量攻堅,堅決整改到位。對已完成整改的問題,定期組織開展“回頭看”,防止反彈回潮,確保每個整改環節都經得起推敲和檢驗。
(二)立足常態長效,建章立制扎實推進整改。堅持“跳出問題看問題”,深刻剖析問題根源,建立健全一批管用實用、簡便易行的制度和機制,用制度固化整改落實成果。對分步推進和長期堅持的整改事項,加強調度推進。
(三)做好結合轉化,推動巡視整改見實見效。把省委巡視整改落實作為提升全市各項工作的重要契機,統籌點上和面上,兼顧當前和長遠,切實把整改融入日常工作、融入全面深化改革、融入全面從嚴治黨、融入班子隊伍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放大整改效應。
歡迎廣大干部群眾對巡視整改落實情況進行監督。如有意見建議,請及時向我們反映。聯系電話:0556-6121586;郵政信箱:安徽省桐城市文昌街道文三路18號市委112室(郵編:231400);電子郵箱:tcswdc@163.com。
中共桐城市委
2025年1月14日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