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初心不因來路迢遙而改變,使命不因風雨坎坷而淡忘”,這是2019年在利奇馬風中殉職的績溪縣荊州鄉原黨委委員、紀委書記李夏的一句微信簽名。這句簽名不僅是他踐行初心使命的生動注腳,更是他畢生的追求與堅守。同時,這句簽名也成為了原創現代黃梅戲《初心》的靈感來源與創作緣起。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由安徽省紀委監委宣傳部、滁州市紀委監委機關、滁州市宣傳部監制,滁州演藝集團創作、排演的大型原創黃梅戲《初心》于近日在滁州大劇院進行了首場演出。該劇講述了大學畢業后的李夏在績溪縣鄉鎮工作,因與鄉親們結下深厚情誼,說服母親和妻子,毅然放棄調往縣城工作的機會,選擇在鄉村振興中奉獻自己的青春年華。后因臺風侵襲,在幫助轉移鄉親途中,不幸被泥石流吞沒犧牲,用年僅33歲的生命詮釋了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黃梅戲《初心》劇照
細節忠實的典型再現
黃梅戲《初心》以基層青年紀檢監察干部的優秀代表、全國優秀共產黨員、中宣部“時代楷模”李夏為創作原型。“他是一個真實的、平凡的、服務于基層一線的紀委干部,雖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但正是從一件件小事中體現出一個基層黨員干部對黨忠誠、對事業的擔當、對群眾的大愛、對自己的嚴格。我們要做的,就是將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感人的部分和細節得以提煉和深挖,將一個有血有肉、生動鮮活、具有人物個性的李夏還原給觀眾,引領觀眾隨著情節的推進漸漸地認識他、感受他、甚至是觸摸他的精神與靈魂。”安徽省紀委監委宣傳部部長陳軍在談到這部作品的創作初衷時說到。為深入了解李夏事跡、貼近人物的內心,《初心》劇組來到李夏的家鄉和工作過的地方進行采風和實地走訪,通過走近他的家人、同事、幫扶對象等去感受、體會“大家眼中的李夏”。“在諸多的真實事件中,我們最終提煉出了選擇、駐村、幫扶、救火、追債、犧牲這六個主題,塑造了典型環境下人物在工作、生活中的不同剖面,將李夏‘把百姓裝在心底,把責任舉過頭頂’的堅守與擔當通過細節的真實得以呈現。”編劇朱萬曙如是說。他認為,恰恰是對于真實細節的把握觸動到了觀眾,無論是他送女兒的筆筒,還是為了走近幫扶對象學會的績溪話……都凝結著李夏對于母親、妻女,對于同事與幫扶對象的真心、耐心與細心。這是一次圍繞著‘情’而展開的創作,這部劇便是將這份至真至善至純的‘情’通過李夏對于家庭與基層工作的兩條情感線索彌漫開來。
黃梅調里的情感流淌
鑼鼓鏘鏘,絲竹悠揚。質樸清新、細膩動人的黃梅戲唱腔和以朗朗上口、詩意靈動的唱詞迅速將觀眾帶入原汁原味的基層工作情境中。“李夏是一個生活在我們身邊的實實在在的一個人,一個為老百姓著想的基層干部。用黃梅戲這種來自民間、帶有鄉土氣息的劇種去表現這樣的基層人物,會讓老百姓更易于接受。”劇中飾演李夏的趙章偉說到。《初心》在展現黃梅戲抒情見長、韻味豐厚、通俗易懂等獨特藝術魅力的同時,注重尋求傳統與現代的契合點,以增強黃梅戲劇種表現現實題材的能力和手段。“整部劇情感與情緒的表達是一氣呵成的,徐代泉老師的作曲使道白與唱詞得以更為流暢地銜接,在加快戲劇節奏的同時,增強了故事性。”朱萬曙介紹到。《初心》以李夏的母親、妻子的道白作為每場戲之間的銜接,以“暴風驟雨來無憑,巍巍青山埋英魂。大愛只向人間灑,情系百姓寫初心”作為全劇的主題曲,構成了首尾呼應、雙線并行、完整立體的舞臺敘事結構。在編劇朱萬曙看來,“整部作品所表現的情感是流淌的、綿延的,這源于唱詞與道白融合下形成的內在張力,它既要是通俗的、又是具有詩性的,更重要的是將人情、人性的描摹融入其中。這也是我們在當下審美中,對黃梅戲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一次探索與實踐。”
虛實相生的詩意表達
“在‘犧牲’的那場戲中,有一個很關鍵的舞臺設計,在李夏被泥石流吞沒的時候,舞臺兩側自始至終懸吊著的寓意‘棟梁’意象的舞美道具轟然坍塌,同時配合著音響、燈光、LED屏幕以及現場營造的煙塵飛揚的舞臺效果,這帶給觀眾的感受是很震撼的。這一虛實結合的舞臺行為與呈現上的設計,更是隱喻著在霎那間我們痛失了一位國家的棟梁才、村鎮的主心骨和家庭的頂梁柱。”導演唐大康分享舞臺創作感悟時如是說。對于《初心》這部表現真人真事的現代黃梅戲而言,如何在真實的基礎上營造審美意境,帶給觀眾“沉浸式”的藝術體驗,喚起情感共鳴,這對導演的舞臺轉譯能力提出了不小的挑戰。
《初心》將寫實與寫意相互交融,并從話劇、影視劇、舞蹈等藝術形式中給養——情感抒發自由度大、表現力極強的現代舞的融入,強化了作品的戲劇張力與抒情表意功能;而舞臺兩側的樂池的啟用進一步拓寬了表演的空間與層次,讓演員在表演時自然地走向觀眾,同時在舞臺表演與場景、燈光的切換、配合中,導演有意識地將影視劇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的剪輯手法運用其中,在虛實相生的意境中完成了一次感人至深的詩意表達。“此次我們在舞臺表現上也運用了科技手段,營造出暴風驟雨、電閃雷鳴、雪花紛飛、呵氣成冰等舞臺意境,希望觀眾的情緒能夠在戲景合一的詩意化表達、儀式性行為的設計與逼真的場景營造中實現一個遞進式的積累,并在最終情緒釋放的剎那獲得在信仰、情感和意愿上的高度一致,喚起觀眾內心的崇高感。”唐大康介紹說。
黃梅戲《初心》劇照
立德樹人的生動注腳
“當代有些年輕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比較迷惘,我們謳歌李夏這樣‘用生命詮釋初心’的時代楷模,是想通過這部作品,進一步宣傳他的先進事跡,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而更好地引導和教育當下的年輕人,使之成為社會的棟梁。這也是我們文藝工作者的責任擔當,是我們的‘初心’。”藝術監制沙紅感慨。在舞臺上,李夏有這樣一段唱詞:“各人的人生不一樣。有人安享父輩業,有人打拼在他鄉。有人一心只拜金,有人只把清閑享。我的人生在鄉鎮,甘為淳樸的鄉親長奔忙……”短短數句唱詞,蘊含著多種人生定位與價值選擇,而秉持理想信念、保持崇高境界、堅守初心使命正是李夏給予我們的答案。“在劇本的創作過程中,我其實有兩重身份,我是一名共產黨員,同時還是一名高校教師,‘教之以事而喻諸德’是我的使命,李夏的先進事跡就是一堂生動的黨課,是黨史學習教育的生動教材,我希望這部作品可以對當下的學子產生啟迪,激勵他們去思考,生命的價值到底該如何實現,人生的理想到底應指向何方。”朱萬曙教授語重心長地說到。
據悉,黃梅戲《初心》將在滁州各縣市區、市直機關單位和滁州各高等院校展開巡演,后續,將走進安徽大劇院,走進首都高校展開巡演。“推動文藝繁榮發展,最根本的是要創作生產出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這是習總書記對我國文藝創作提出的目標與要求,《初心》作為謳歌時代楷模、致敬紅色初心的獻禮劇,將以此為使命,以文藝作品樹立起新時代人民公仆的精神楷模與典型形象,將李夏“初心不因來路迢遙而改變,使命不因風雨坎坷而淡忘”的理想信念廣泛傳唱。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