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通達理論與實踐之橋讀《紀檢監察業務應知應會系列叢書》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作者:魯沂
中國方正出版社
當前,隨著全面從嚴治黨實踐深化拓展和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深入推進,紀檢監察工作理念、職責任務、方式手段也在不斷創新發展,這對紀檢監察干部的能力素質特別是執紀執法水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紀檢監察業務應知應會系列叢書》集政策解析、工作規范和實際操作于一身,可作為一部新時代紀檢監察業務培訓的好教材。
叢書將編寫視角置于推進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歷史進程。改革后,紀檢監察機關的職責任務、工作權限、工作模式等涉及主責主業的內涵外延發生重大變化,就審查調查部門而言,要對涉嫌違紀、職務違法、職務犯罪三種行為同時進行監督,如何堅持紀法雙施雙守,是一個嶄新課題和重大考驗。叢書以問題意識為主導,梳理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背景下紀檢監察審查調查工作的政策策略、程序規范和路徑方式,深刻剖析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復雜疑難問題,揭示體制轉型時期的辦案特點規律。
叢書內容涵蓋審查調查工作權限、辦案策略、程序規定、工作機制等多方面,但總體來說,離不開“應知”(知識)和“應會”(技能)兩個大的系統。《職務犯罪立案標準》等書,更側重“應知”,以監察機關管轄的常見職務犯罪為索引,對每個罪名從“概念”“涉及刑法條文”和“移送標準”三個維度進行詳細解析,對每種犯罪涉及的犯罪構成、立案標準、罪與非罪、刑罰適用等重點難點問題進行全面闡釋,為廣大紀檢監察干部正確把握職務犯罪認定標準提供參考。《紀檢監察辦案談話》《常見職務犯罪調查策略》等書,更側重“應會”,詳細介紹不同情形下的談話和調查策略、方法,實際上是辦案人員審查調查工作的指南。《監察調查程序與措施》等書則是兩種體例的結合,從釋名開始,明確線索處置、初核、立案、調查等程序和談話、訊問、詢問、留置、搜查等12種措施的概念、性質、原則,進而提出相應的措施、技巧和方法。每本書都是完整獨立的部分,最后組合成一個包含審查調查實體與程序的豐富整體。
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是一場全方位的深刻變革,既涉及組織形式和制度體制機制的變遷,也涉及工作模式、內容和方式的轉變——由行政監察向國家監察的轉變、由刑事偵查向審查調查的轉變、由“兩規”向留置的轉變、由主要依據黨內法規向紀法貫通、法法銜接轉變,由此帶來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比如,如何把握“紀法兩把尺子”的內涵、邊界和每項措施的范圍、權限、程序、要求,實現執紀執法貫通;如何在事實認定、程序環節、法律適用上符合法律法規的標準,與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相協調,實現有效銜接司法;如何依法收集、固定證據,嚴格遵循刑事審判關于證據的要求和標準,形成相互印證、完整穩定的證據鏈;如何準確把握職務犯罪罪名、立案標準、調查程序和措施,做到精準定性處置;等等。這些復雜的問題,均可在叢書中得到準確權威的解答。
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基本點,在于“形”的重塑和“神”的重鑄。這里的“神”,也包括廣大紀檢監察干部的思想意識和工作作風的持續轉化。叢書內容除了前面提到的專業性知識與技能,還有一點就是在精神上,始終體現了政治意識和紀法思維。一方面,紀檢監察機關是監督執紀執法機關,更是政治機關,講政治始終是第一位的要求。紀委監委不是黨內的“公檢法”,審查調查工作必須體現黨的集中統一領導,體現思想政治水平和政治效果。另一方面,叢書將監察法、監督執紀工作規則、監督執法工作規定等黨紀法規的原則性規定具體化,同時研究思考紀檢監察機關內部工作流程再造等問題,探討建立統一決策、科學規范、一體運行的執紀執法工作機制。
值得注意的是,叢書作者全部來自紀檢監察一線,是紀檢監察體制改革這一歷史進程的參與者與見證者。該叢書既基于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頂層設計和政策制度規定,又來自紀檢監察工作者鮮活的實踐,在理性與經驗之間搭建了彼此通達的橋梁。從某種意義上說,閱讀叢書的過程,就是在吸納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制度成果和實踐成果。(魯沂)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