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當官就不要想發財、想發財就不要去做官。”語言雖然質樸卻能一語中的——“當官”與“發財”不是多選題。清廉是中國吏治文化的核心,歷來為人所推崇。古往今來,人們所稱頌的好官,無不重公義輕私利。范仲淹非但不取不義之財,而且把俸祿拿出來創辦義學,施惠于民。楊善洲為民辛勞一生,最后把苦心經營的農場捐出來,造福于民。
對為官者而言,“當官”和“發財”是一道單項選擇題,選擇了“當官”就不能“發財”,因為官員的職業決定了發不了財也不能發財。領導干部手里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是為黨和人民服務的,只能用來為黨分憂、為國干事、為民謀利。一名共產黨員的價值實現,不在于擁有多少財富和物質,而是體現在為黨分憂、為國盡責、為民奉獻的永恒價值追求上。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一旦選擇了從政,財富上當然不能和商人相比較,若比較的話,其間的懸殊落差,肯定會造成官員的心里不平衡。若官員忍受不了從政的“清貧”,可以選擇棄官從商,也未嘗不可,去實現自己的財富夢,這樣拿到手的錢,心里也比較踏實和安穩。如果既想當官,更想發財,把權力變成發財的工具,不僅黨紀國法不容,其人品官德也被人看低一截、看輕一等,毀掉的是自己的人生前途。
“當官”“發財”,理應兩道。作為黨員干部,既然選擇了從政的道路,就要守得住清貧,抵得住誘惑,始終對公權保持一顆敬畏之心,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嚴格自律。當然,遏制一些為官者發財的欲望,僅靠自律還不夠,關鍵是加強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要緊緊圍繞腐敗問題易發多發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從制度上堵塞滋生腐敗的漏洞,形成用制度管權、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的體制機制。同時,還應注重發揮群眾監督、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的作用,實現對權力運行的全方位、全過程監督。通過多管齊下,徹底打消少數人“當官發財”的念想。
“當官就不要想發財、想發財就不要去做官”。其實,不管是從政或經商,當老師或是做醫生,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職業追求,也有選擇職業的自由。你可以選擇從政,也可以選擇經商,但不能選擇通過從政來發不義之財。“當官”與“發財”不是多選題,但愿每一個公仆都能深長思之,引為鑒戒。(蚌埠禹會區秀水社區 羅成)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