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黨的十九大把生態文明建設提上了更高的位置,埇橋區各級各部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切實加強水資源保護,根據每一條河流的不同情況制定不同的管理措施,做到“一河一策”,全面推進河道系統治理工作。同時,強化宣傳引導,積極開展群防群治,增強公眾環保意識,營造全社會共同保護水環境的良好風尚。
“大河浩蕩,岸闊無邊”,金色夕陽映照下的河流,波光粼粼,“河道衛士”在水面上穿行、巡視,織就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融地美麗畫卷”
“全方位立體化多形式”開展水法規宣傳,傳播水資源管理與保護、節約用水等知識,提升廣大群眾的惜水愛水節水護水意識。
“工業園區排污管理工作”是保護生態環境的一個重要環節,黨委政府組織人員實地查看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運行情況。明令污水處理廠要嚴格按照規范標準運營管理,實時關注水質監測,確保水質達標。
“科技助力水資源保護”,在水體修復中使用“生物湖泊凈化器”,持續凈化河流,提升水質。
“水污染治理,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針對部分農村居民生活垃圾隨意傾倒在溝河污染水源,破壞環境的狀況,基層各地一方面組織人力對垃圾進行清理,另一方面開展群眾環衛知識和環保法規普及,讓廣大農民自覺維護鄉村環境。
“其水愈清,溶溶蕩蕩”,自2011年國家發改委批準實施新汴河治理工程以來,宿州人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團結治水、無私奉獻”的汴河精神,投身新汴河治理,終成“綠影一千三百里,碧水穿城疑江南”。(宿州市埇橋區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