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能吏尋常見,公廉第一難。”意思是說,有本事的官吏經常可以看到,但能做到公正廉明就非常難了。筆者對此感悟頗深。吳棠(1813年8月19日-1876年7月20日),字仲宣,號棣華,清代安徽省泗州盱眙縣三界市(今安徽省明光市三界鎮老三界行政村)人。吳棠不僅是位能吏,更是晚清時非常有名的廉吏。
首先,吳棠治國理政能力非凡。吳棠為官三十余年,歷封疆大吏十六年,是皖東清史上唯一的封疆大臣,安徽清史上屈指可數的名人,中國漕運史上集權總督,在整個同治朝,一直與直隸總督李鴻章、兩江總督曾國藩、陜甘總督左宗棠等疆臣齊名。咸豐年間“聲震江淮”,“金石至交”李鴻章稱其為“天子知名淮海吏”,翰林院編修錢振倫褒揚其督漕期間“以民慈父,為國重臣。江淮草木知名,天下治平第一人”。
其次,吳棠為官清正廉明。同治六年,吳棠出任四川總督,加都察院都御使、兵部尚書銜,署成都將軍,在任撥捐輸銀賑濟災民,疏呈捐輸之弊,要求清政府“講求吏治,尤當慎于序補之先”。而在同治十年,吳棠彈劾李光召一事更是讓其聲震朝野。同治年間,商人李光召(有的資料上是李光昭。李系福建籍南洋商人,與太監李連英關系密切)與內廷權貴相互勾結,以重修圓明園的名義,從東南亞等地低價大量收購木材,然后高價賣與內務府,從中牟取暴利。此事,導致了大量官銀外流,加劇國庫的空虛,因為此事牽涉官員眾多,并且涉及到大學士、軍機大臣、親王貝勒等一批朝廷重臣和皇室親貴,恭親王奕?、太子太保一等侯武英殿大學士兩江總督曾國藩、太子太保一等肅毅伯武英殿大學士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一等恪靖伯協辦大學士陜甘總督左宗棠等不少知情官員為保住自己的前程,均裝聾作啞、三緘其口。唯有四川總督吳棠得知此事后,毅然三次上書彈劾,請求清廷嚴厲追究此事,嚴懲大發不義之財的奸商李光召和與之狼狽為奸的貪官污吏,并向慈禧太后力陳此時重修圓明園有弊端,此事在清廷上下引起了不小的震動,也足可看出吳棠不畏奸權的品行。在吳棠努力下,李光召被繩之以法,勞民傷財的圓明園就此停工,國人拍手稱快。
勤政,是指恪盡職守,勤于政事;廉政,是指清廉為官,廉潔從政。既勤政又廉政,歷來為各朝各代的統治者所提倡,也為儒家思想所肯定,同時也受到百姓的稱贊。吳棠一生勤政為民,清正廉明,晚清時代無人能比。吳棠氣欽差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反腐風暴伴隨著為官不為、懶政怠政等現象,亟待解決。李克強總理曾多次痛斥,“身在崗位不作為、拿著俸祿不干事,庸政懶政怠政,也是一種腐敗!在其位就要謀其政、盡其責、有作為。對不敢抓、不敢管,尸位素餐、碌碌無為的干部,要堅決采取組織措施,為官不為的典型要公開曝光!失職瀆職發生重大問題、造成惡劣影響的,該處分的要處分,該撤職的要撤職!”“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當前,必須關注“四風”問題新表現新動向,在嚴防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抬頭回潮的同時,在糾正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上下更大功夫,重點整治庸政懶政怠政現象,特別是對表態多調門高、行動少落實差等突出問題,確保廣大黨員干部既廉政又勤政,通過不懈努力換來海晏河清、朗朗乾坤。(明光市紀委監委 貢發明)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