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鄉賢”一詞起源于東漢,是指那些品德、才學為鄉人所推崇敬重的人。德行高尚、才學岀眾,在本鄉本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是鄉賢最顯著的標志。揚州是歷史文化名城,產生了許許多多受人尊敬的鄉賢,造就了富有地域特色的鄉賢文化。阮元作為揚州最具代表性的一位鄉賢,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許多學者對阮元進行了歷史的、學術的、教育的研究。現在從鄉賢文化的角度解讀,能更進一步拓展并加深世人對阮元的了解和認知,探討其風范對后世的影響和當代的價值,豐富其思想內涵。
一
阮元,籍貫江蘇揚州,是一位集“政事、學績、要位”于一體的重要人物,歷仕乾隆、嘉慶、道光三朝,先后任浙江、河南、江西三省巡撫,湖廣、兩廣、云貴三地總督。有學者將其一生概括為“九省疆吏、三朝元老、一代名儒”。
對于今人來說,研究歷史人物,既要看到他的博學多才,更要看到他如何治政理事;既要看到他的偉者風范,更要看到他的嘉言懿行;既要看到他的大德厚望,更要看到他的知行合一。以阮元為代表的鄉賢文化,留給后世的有三個價值判斷:一是為官從政秉持“力持大體”;二是研經治學注重“經世致用”;三是為人處世做到“明白老實”。
阮元政績非凡,是清朝中后期社會改革的先行者。他為官從政“力持大體”,知人善任,以嚴馭下,興利除弊,用自己的嘉言懿行促進社會改革。
在教育和人才選拔上,阮元主張因人施教,重在實用。他曾兩任學政,兩任會試副主考,惜才愛士,“一時樸學高材,收羅殆盡”。每到一處,阮元都極為關心教育——在浙江創辦“詁經精舍”,在廣東創辦“學海堂”——培養了一大批仁人志士。在用人上,阮元主張“良醫務蓄珍藥,而君子務樹善人”,既唯才是舉,又唯賢是舉,不拘一格,知人善任。尤其是注重擢拔下層人士,并把他們派到關鍵崗位,讓他們有用武之地。
在吏治和行政管理上,阮元力行“以嚴馭下”“以寬恤商”,每到一處就任,首要之事就是“興利除弊,扶助農商”。阮元認為:吏治,重在管理和監督。凡治漕鹽、治災賑、治倉儲、治水利等,無不精心管理,嚴厲督查。阮元告誡下屬:“眼前皆赤子,頭上是青天。”凡要求下屬做到的,他自己率先垂范。由于帶頭崇儉黜奢,屏除浮費,在他執政的浙江、廣東等地,政令寬簡,吏治大為改觀。
在民生和外交軍事上,阮元強調“圣賢之道,無非實踐”。他為官從政長達半個世紀,每遇重大自然災害和社會變故,他總是以力持大體的胸襟,關心民瘼,以仁施政,以惠愛為要務。阮元長期擔任封疆大吏,主持軍事、外交事務,他善于洞察形勢,“多鎮以威,未便全綏以德”,以卓越的軍事才能,剿滅了猖獗于東南沿海數十年的海盜。阮元還是中國督撫大員中以實際行動查禁英商鴉片的第一人。在兩廣、在云貴,他善于恩威并重,為我所用,有效地捍衛了國家利益和祖國疆界。
二
阮元是清代中晚期的學術泰斗和文化巨匠。他為政崇學,注重“經世致用”,以弘揚文化為己任,活躍學術氛圍,促進社會發展。
阮元是身為高官而不廢學問的通儒。他歷乾、嘉、道三朝,主持學界風會五十余年,被學界尊為泰山,士林譽為北斗。阮元每到一地,以啟迪學風、弘揚文化為要務。特別是他在學術研究上不持門戶之見,對各種學術探討,均采用“兼采”和“持平”的立場,使得不同學派、不同流派的學人、都能在一個寬松、容變的學術空間里開展討論和辯難。他的“經世致用”的學術主張,活躍了清代中晚期的學術氛圍,推動了學術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
阮元自己也是學識廣博、造詣精深的大家。他為官從政之余,編著了《宛委別藏》《揅經室集》《經籍籑詁》《十三經注疏校勘記》《皇清經解》《疇人傳》等多部著作。他的治學特點是,學有本原,博瞻通貫,窮極隱微,有所發明。尤其是他“推明古訓”“實事求是”的學術追求,使得他在書法上提出“南帖北碑”說,在科技上編撰了《疇人傳》。直至今日,阮元的建樹,仍然對書法創作和科技史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影響。
乾嘉年間,在阮元的倡導下,焦循、汪中、凌廷堪、王念孫、王引之、劉文淇等一大批揚州本土的學者,致力于訓詁、天文、歷算、戲曲等多方面的學術研究,開創了“揚州學派”。清代學術,肇始于惠棟為領袖的吳派,得其專;昌盛于戴震為領袖的皖派,得其精;宏大于阮元為領袖的揚派,得其通。阮元的引領,使得揚派承啟于吳派、皖派,接力而行,鼎足而立。揚州學派成為乾嘉學派的集大成者,并在中國文化史上獨樹一幟,阮元功勛卓著。
三
作為名冠當世的朝廷重臣,阮元一生為人處世“明白老實”,為國盡心,為民盡力。
阮元生活的年代,是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走向衰落的時代,社會矛盾日益加深。阮元的一生都是“沉其氣,正其志,直其體”。處理眾多的重大事件時,他既革故鼎新,匡時濟世,又嚴于律己,潔身自好。他用自己畢生的言行實踐了他所提倡的“正理求仁”。正是因為這一點,乾隆帝夸獎他“人明白老實”,嘉慶帝褒贊他“有守有為、清儉持躬”,鄉村民眾虔誠供奉他的“長生牌位”,文人學士賦詩頌揚他是“水清沙自潔,官賢弊自絕”。
阮元的一生的確是“明白老實”。他的“明白”,是世事的洞明;他的“老實”,是崇高的境界。阮元既為高官,又能博學,正是基于他的“明白”和“老實”。阮元把做官與做學問結為一體,對待做官,像做學問那樣嚴謹縝密;對待學問,像做官那樣經世致用。二者的完美結合,使得揚州地方史上出現了一位鄉賢,中國文化史上出現了一位大家。
鄉賢文化是扎根家鄉的母土文化,看得見、摸得著,貼近百姓,貼近青年。鄉賢的嘉言懿行載于史冊,流傳于民間,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言行,引導著人們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是一筆寶貴的道德資源。今人研究和學習阮元,不是發思古之幽情,而是要在紀念這位鄉賢的同時,學習他的為政之本,為文之道和為人之德,宣傳他的為國盡心、為民盡力的高尚精神。
阮元曾經寫過一副對聯:“鐵石梅花清氣概,山川香草自風流。”鄉賢的嘉言懿行就像扎根于鄉土的“山川香草”,必定會世世代代地“風流”下去,垂范鄉里,涵育鄉風。(曹永森)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