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2月28日,一年一度的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正月十六走太平”系列活動在安徽全椒濃情上演。伴隨著喜慶歡快的音樂,踩著鑼鼓點,當地群眾自發組織的舞龍、舞獅、劃旱船、踩高蹺、花燈踩街等各式各樣的表演精彩紛呈,熱鬧非凡的“”正月走太平“系列活動”就此拉開了序幕。
龍騰慶盛世
舞獅鬧元宵
花燈鬧春
花燈游太平橋
全椒百姓過完正月十五元宵節,又迎來了“正月十六走太平”民俗文化活動,此項活動被譽為中華民俗活化石。相傳東漢初年,彭城人(今江蘇徐州)劉平出任全椒長,為官清正,愛民如子,深受百姓擁戴。其執政期間,遭遇天災不斷,民不聊生,劉平果斷動用朝廷撥付建城的糧款賑濟災民,救民于水火,因此獲罪,被押解京城砍頭。全椒百姓感念劉平恩德,傾城相送,沿途燒香跪拜,祈禱平安,直至城東小橋(今太平橋), 此日恰為正月十六,“走太平”由此衍化。劉平押解京城后,朝廷傾聽民意,劉平獲免罪升遷重用。
太平夜景
人山人海走太平
“走太平”綿延至今,歷經1800多年,歷久彌新,影響力已波及全國各地及東南亞多個國家。每年正月十六,周邊省份及海外游人紛至沓來,絡繹不絕,從清晨到深夜,數十萬人同走一座橋,蔚為壯觀。
“走太平”折射著健康平安的美好祈盼,蘊含著一心為民的精神內涵,傳承著敢于擔當的政治秉性,具有很強的時代性和政治性。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全椒縣因“正月十六走太平”活動先后榮獲“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安徽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號,且已被安徽省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全椒縣紀委監委 王曉飛 沈果 胡愛華)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