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面對紛繁的物質世界,“我已飽”是一種處世態度,“我不餓”是一種人生境界。要逃離奢華的迷霧、防范貪婪的陷阱、戰勝心理的饑餓,就需要一把鋒利的刀,隨時準備好剪除欲望的枝枝蔓蔓。
“一個人成熟的重要標志,是在吃自助餐的時候能不吃撐。”最近在網上流行的這句話,讓不少人“扎心”了——自助餐要想“不吃撐”,的確不容易。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如今絕大部分人已經餓不著了,但為什么吃自助餐時,有人像餓了很久似的,拼命吃、吃到撐?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自助餐價錢固定,卻不限量。因此有人覺得,吃得越多賺得越多,吃少了就虧了。正是這個“不限量”,在悄然之間放大了人的欲求,使人吃得太多、吃到難受,甚至讓“自助”變成了“自虐”。這種“胃已填滿、心卻饑餓”的現象,用一句俗話來說,就是“窮根兒沒斷”。
敞開吃也能不吃撐,才是成熟的表現。這說明,你對自己的食量有清醒的認識,對“不限量”的誘惑能保持克制。由此可見,比吃飽更重要的,是心理上不再“饑餓”。推而廣之,比生活富足更重要的,是心理上“斷了窮根兒”。
在現實中,被“心理饑餓”困住的人不在少數。有的人渴望過上“高品質”生活,戴上了名表,又惦記名包,開上了好車,又渴望豪宅,最終成了物欲的奴隸。這就如同吃自助餐,如果不能約束自己的欲望,一直暗示自己“我沒吃飽”“我還能吃”,不停地吞下那些既不缺少、也非必需的東西,總有一刻,會被自己的欲望反噬。
從某種意義上說,腐敗也是一場“放大了欲求”的淪陷。一些人起初潔身自好,并相信自己能“磨而不磷、涅而不緇”。但手握權力之后,有人為了爬上更高的官位不惜觸碰底線,有人面對別人送來的巨額賄款徹底“蒙圈”,有人從油鹽不進的“怪老頭”變成了四面透風的“貪老爺”,終究是敵不過欲望的誘惑,彎曲了人生的脊梁,演繹出被欲望反噬的人生軌跡。
對名與利有“饑餓感”,境界不高,意義也很有限。明代的高攀龍曾指出:“今人極力以營其口腹,而所得止于一飽……將焉用之?”這話說得很明白,就算拼命吃、吃飽了,也不過如此,還有什么別的用處?清代的趙世顯也曾寫下一副對聯:“只如此已為過分,待怎么才是稱心。”只是這樣已經過分了,還要怎么才能滿足?今天的我們,在面對“心理饑餓”時,也不妨多一些“將焉用之”的自問,多一些“怎么稱心”的警醒。須知,除了名與利,世界上還有更高層次的追求。
面對紛繁的物質世界,“我已飽”是一種處世態度,“我不餓”是一種人生境界。宋代的包拯以“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自勉,上可對青天朗月,下不負蕓蕓眾生。清代的林則徐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勵志,留下了清廉的政聲、清白的家風。延安時期,身經百戰、威震敵膽的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穿粗布衣衫、吃粗茶淡飯,使人發出“時人未識將軍面,樸素渾如田家翁”的感慨。他們用自己的言行證明,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要逃離奢華的迷霧、防范貪婪的陷阱、戰勝心理的饑餓,就需要一把鋒利的刀,隨時準備好剪除欲望的枝枝蔓蔓。
不被欲望反噬,提高自身修養固然重要,強化外力約束也很關鍵,畢竟“雙保險”才更保險。然而,一些黨員干部不僅缺乏自我約束意識,還對監督存有抵觸情緒。要知道“禁微則易,救末者難”,看看這些年查辦的貪腐案件,許多落馬者不正是在不愿接受監督或者監督不到位的情況下,一點點失守變質、腐化沉淪的嗎?由此觀之,監督就如同給自助餐設定一個“限量”,為的是規避“吃撐了”的危險。
哲人有言,“人的價值,在遭受誘惑的那一瞬間被決定。”生活中無所不在、變幻無窮的“自助餐”,時刻考驗著一個人守護本真的定力。在個人欲求上能知足,在事業追求上不知足,把名利踩在腳下、把責任舉過頭頂、把百姓裝在心中、把本色堅持到底,才會內心和諧快樂,個人成長進步,事業興旺發達。(魏寅)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