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村里把俺們家的20多畝地‘包’給他們后,俺再也不為種地發愁犯難了,孩子們也能安心在外打工了。”鳳臺縣尚塘鎮黑河村朱秀英老人笑呵呵地說。
近年來,鳳臺縣以村級黨組織為橋梁,采取土地托管模式將閑置土地流轉給種糧能手、種糧大戶進行規模化、產業化種植,不僅解決了外出務工者“農忙返鄉,農閑外出”兩頭跑的困擾,更是解決了鄉村留守老人一到農忙就犯愁和“種不動”“種不精”的現實難題,徹底讓老人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托起了他們穩穩的幸福感。
今年以來,鳳臺縣紀委監委立足職能職責,持續推進“一改兩為”落地見效,把監督工作做到人民群眾的心坎上。為保障鄉村留守老人在土地托管中的各項利益,縣紀委監委強化監督職責,發動各鄉鎮紀檢干部“下沉”,采取不打招呼、實地檢查等方式,對土地托管進行監督,用“卷褲腿走基層”的“泥土味”,不斷提升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過去天天盼過年,現在是每天都在過年,日子一年比一年好!”鳳臺縣楊村鎮店集村75歲的馮庭俠老人,膝下有兩兒兩女,均常年在外務工,平時她在帶好孫子孫女之余,還在合作社里做保潔員,打些零工,月最高收入近兩千元。她家的十七八畝地,全都托管給了村里的農業種植合作社,加上糧食補貼和村里的分紅,每畝每年保底收入一千元。
在“大不動、小調整”土地政策保持長期不變的原則下,“零地并整地”“小塊并大塊”土地托管模式,消除了這些老人們的后顧之憂。尚塘鎮紀委書記尹若水和楊村鎮紀委書記韓新安表示,為了保障這些守了一輩子土地的老人們的權益,他們把監督貫穿到土地托管的全過程,確保他們吃上“安心丸”,算好“明白賬”。
“鳳臺縣紀委監委始終把紀律挺在前面,做抓鐵有痕的排頭兵,切實幫助解決農民急難愁盼問題,讓農民獲得感更有成色、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下一步,將持續深化‘一改兩為’工作,把監督工作做到實處,用心用情紓民困、解民憂、護民利、暖民心,著力打通監督‘最后一公里’。”鳳臺縣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淮南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