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jiān)察委員會 | 未經(jīng)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qū)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暮色為卷,青山作證。5月21日晚,赭山公園蜿蜒的山徑上躍動著點點星光——蕪湖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吳祚麓親自率隊,市紀委監(jiān)委“青廉先鋒隊”6名隊員賈杰、胡忠清、余曉敏、何凡、徐華青、吳善梅踏著百年石階,以一場別開生面的“青鋒夜行121”活動,將紀檢監(jiān)察鐵軍的鏗鏘步履刻進城市夜色。
公園內,古樸的路燈散發(fā)著柔和的光芒,照亮了蜿蜒的山路,也溫暖了同行者的心。登臨赭山之巔瞭望塔下西側,一行人被古色古香的舒天閣深深吸引,閣內匾額上渾厚蒼勁的“江天一覽”四個大字映入眼簾,大家來到二樓圍坐一起,敞開心扉,暢所欲言。談及工作體會,隊員徐華青深有感觸地說:“作為首批綜合部門干部參與辦案,我對審查調查工作有了新的認識,辦案是紀檢監(jiān)察干部履行監(jiān)督執(zhí)紀問責職責的核心能力,在前輩和同事的耐心指導下,我學在一線、干在一線、也成長在一線。”隊員胡忠清也深有感觸地說:“在辦案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細節(jié)的重要性,每一個線索都可能成為突破案件的關鍵,嚴謹?shù)膽B(tài)度和扎實的調查是我們守護公平正義的基石。”他們的話語仿佛與舒天閣的歷史底蘊遙相呼應,讓一行人深刻感受到肩負的紀檢監(jiān)察工作的責任與使命。
沿著山路繼續(xù)前行,來到南坡半山腰處的中山堂,大家駐足凝望,這座歷史悠久的建筑始建于1933年,原名為“皖南圖書館”,后為紀念孫中山先生1912年訪蕪更名為“中山堂”。如今的它經(jīng)過改造提升,早已煥然一新,成為赭山公園的標志性建筑,靜靜地展示著蕪湖近代以來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紀檢監(jiān)察工作就像這座守護文明火種的老建筑,需要我們在黑暗中堅守,照亮前行的道路。”隊員何凡如是說道。大家深受觸動,紛紛表示,作為新時代的青廉先鋒,要對每一件熱愛的事情全力以赴,以“鐵軍”的意志,在全面從嚴治黨的偉大征程中,續(xù)寫新時代的“鐵血丹心”。
一次夜行,一場對話,一堂行走中的廉政課堂。赭山公園的石階上,留下了紀檢監(jiān)察干部并肩前行的腳步,更鐫刻著這支鐵軍隊伍“嚴管厚愛”的溫情與“打鐵必須自身硬”的堅定信念。夜色漸深,山風清朗,新時代紀檢監(jiān)察人正以121的“青廉節(jié)拍”,隨著這縷清風,邁向更廣闊的天地,向著更高的目標奮進。(蕪湖市紀委監(jiān)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jiān)察委員會 | 未經(jīng)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qū)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