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定遠縣紀委立足職能職責,大力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整合委機關、派駐紀檢監察組和鄉鎮紀委人員力量,著力破除民生痛點堵點難點,推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深入基層解群眾之所“急”
近日,定遠縣池河鎮紀委手持“應接”未接種人員名單,進村入戶,挨家挨戶核實新冠疫苗接種情況。
“村干部都上門好多次了,外面的大喇叭也天天在放打疫苗的事情,政府對我們好我們知道,但是我們老兩口身體不好,從家到街上就是出了趟遠門,這么熱的天,走幾步都喘,去打針太遠了,實在是去不了。”六十歲的王奶奶佝僂著腰一邊說著話,一邊擦著汗。
“王奶奶,都聯系好啦,下午會有村干部上門接一批和你們一樣行動不便的老人家去接種疫苗,放心吧,車里有空調,還涼快,打完再給你們送回家。”
“帶著感情、帶著責任,看著外面的驕陽,作為紀檢人,敲開一扇門,敲得是門,問得是事,想的是人,暖的是心。”池河鎮紀委副書記張霖潔說。目前,定遠縣池河鎮新冠疫苗已接種2萬余劑次,接種完成率已達91.3%,全縣已接種53萬余劑次,接種完成率已達88%。
深挖線索解群眾之所“難”
“感謝紀委的同志,拖欠6年多的工錢終于收到了,我以為進棺材也要不到了!”村民老王激動的熱淚盈眶。
定遠縣紀委監委第六紀檢監察室主任李曉特在核查問題線索時發現,2014年10月某工程公司因為施工需要,在定遠縣張橋鎮馬橋村租用了王某家房屋,同時聘請老王幫助看護工地,最后結算房租費和工資費用共計4800元。工程結束后,老板只給了老王1300元,余款卻一直未付。
第六紀檢監察室立即前往張橋鎮馬橋村了解情況。原來,租用老王房屋的老板是外地人,工程結束就立即撤走了,老王多次電話聯系對方索要欠款,對方卻一再推脫,后來干脆耍賴不接電話了。村里也幫老王請了法律援助,但由于老王不識字,當時沒有和工程方簽訂任何手續,很難通過法律途徑要回欠款。2017年后老王得腦梗,行動不便,此事便一直擱置下去了,這件事情也就成為老王的一塊心病。
了解情況后,辦案同志立即通過相關途徑確定了工程老板的身份,與其取得了聯系。但是事情進展并不順利,這位老板承認欠款,卻謊稱沒錢還款。工作一度陷入了僵局。不久之后,工作人員在相關案件的查辦過程中看到解決問題的曙光。工作人員發現,這位老板近期存在明顯的高消費行為。經多次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溝通協調,終于讓老板慚愧的低下了頭,結清欠款。
巡察助力解決群眾“愁”與“盼”
“多虧了巡察組的同志們,讓我們拿到盼了兩年的補貼款,謝謝黨和政府......”,巡察組辦公室里,幾位種糧大戶們拉著縣委營商環境第三巡察組工作人員的手,激動地說道。
近日,定遠縣巡察組進駐縣農業農村局。進駐第二天,一條2019年的信訪件引起巡察組的關注,信訪件反映糧農在辦理補貼申報材料時,農業農村局基層站所工作人員為民服務存在刁難和慢作為問題。從表面上看,這個問題已經妥善解決了,糧農的申報材料都一一審核通過了。然而仔細翻閱資料,巡察組的同志卻發現,只有補貼審核通過材料,卻沒有糧農們拿到補貼的相關記錄。
經過反復調查了解,巡察組同志們終于弄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原來,問題是出在了種糧大戶們的“一卡通”上,這些種糧大戶們均來自外地,都沒有辦理本地的“一卡通”賬號,而辦理業務的人員也沒有及時告知,從而導致縣財政局一直無法發放補貼。
巡察組隨即將這一情況反饋給縣農業農村局,在巡察組同志的持續跟蹤下,該局立即與縣財政局溝通,為20名種糧大戶開通了專門賬戶,一周后,拖欠長達兩年的20多萬元種糧補貼全部發放到位。
“群眾事,無小事。我們紀檢監察機關在工作實踐中,要以好作風、實舉措把群眾的‘急難愁盼’事辦好,推動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得到及時解決,密切與群眾的血肉聯系。”該縣紀委監委負責人表示。(滁州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