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民間“跳五猖”具有悠久的歷史,在楚文化的基礎上附有儺戲驅災納祥的寓意。
身著古裝的村民按各自角色挑籃、扛旗、敲鑼、打鼓,鞭炮齊鳴,一派歡騰景象。
“跳五猖”將中國古代陰陽五行學說,形象地運用在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上。
正月里來鬧新春,宣城市郎溪縣梅渚鎮迎來當地最隆重的年俗——“跳五猖”。在梅渚鎮周家村五猖館前,熙熙攘攘的人群將展演場圍得嚴嚴實實,傳統民俗“跳五猖”表演正精彩上演。
隨著哨音和鑼鼓聲響起,展演者們用神秘古樸的演跳,向村民們傳遞新春最美好、最質樸的祝福。
五猖,是指金、木、水、火、土五行的五方神靈,也稱五方帝君。跳五猖,是為緬懷有“江南大禹”之稱的治水先賢張渤而設的一種祭儀。“跳五猖”全套儀式耗時1小時20分鐘,表演由東、南、西、北、中五位猖神及道士、和尚、土地、判官,另加值路、小生各兩角,共十三身組成。演跳中伴有胥河沿岸特有的大、小鑼鼓(十二番鑼鼓)演奏。演跳前,各角按子午軸線占好位置,演跳中常見的陣式有四種,分別為收災降福、大帝賜豐、感恩帝佑、拜謝祠山,不同陣式,各角色的表演也各不相同。整體的風格古樸凝重、寓意深厚。
2006年,“跳五猖”入選首批安徽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4年,又正式被錄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宣城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