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舞龍燈、擊龍鼓、舞獅子……一個個傳承了千百年的傳統民俗是古老東方民族的文化坐標,也是中華文明的縮影和標志,它們從不同角度展現了欣欣向榮的美好生活與人民的安康樂業。在這辭舊迎新之際、闔家團圓之時,欣賞著這些散發著濃濃年味兒的民俗表演,人們心中滿懷對新的一年美好的祈愿和憧憬。
正月新春舞龍燈,二月郊外放風箏。
舞龍燈是一項獨具特色的民間娛樂活動,經過千百年的沿襲、發展,如今已經成為一種形式活潑、表演優美、帶有浪漫色彩的民間舞蹈。龍燈隊在春節期間走村串戶,將巨龍舞成一道飛天的弧線,為家家戶戶送去美好的新春祝福。。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二龍戲珠”、“火龍騰飛”、“蟠龍鬧海”……鏗鏘的鑼鼓伴著璀璨的煙花,將一條條五彩祥龍喚醒。它們拖著華麗的身姿,帶著吉祥和祝福降臨人間,將平靜的鄉村渲染得沸沸揚揚。
破浪乘風千里快,開頭擊鼓萬人看。
龍鼓舞,是一種大型的民間祭龍舞蹈,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逐漸演化為一種春節期間傳統民俗活動。舞蹈擊鼓動作豐富多變,舞姿優美灑脫,表現了勞動人民團結合力、奮發進取的精神面貌。
精衛鵲踏上枝頭,金禪舞獅鬧新春。
舞獅作為一種表演藝術,相傳成形于一千五百年前的北魏時代。每逢春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通常都會以舞金獅來助興。獅身一般用彩布條制作而成,每頭獅子由兩個人合作表演,一人舞頭,一人舞尾,擺出各種憨態可掬的動作,十分富有喜慶之氣。
銀勒牽驕馬,花船載麗人。
搖花船又叫做“劃旱船”、“采蓮船”,是一種模擬水中行船的民間舞蹈,也是常在過年期間進行的一項民俗活動。“花船”是依照船的外觀形狀制成的木架子,外面裝有彩燈、明鏡和其它裝飾物,人們通過搖著花船來祝福新年里家人福壽安康。
降福小馬燈,歡樂迎新春。
定埠降福會源于唐代,以紀念英雄人物而興起,小馬燈則是其中一項重要演出,也是宣城郎溪人民春節期間的民俗展演活動之一,已列入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降福小馬燈的最大特點是讓兒童在強身健體中增進對傳統風俗的了解,達到寓教于樂目的,同時又能祈福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宣城市監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