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中國政法大學考察時說“焦裕祿精神跨越時空,永遠不會過時,我們要結合時代特點不斷發揚光大。”在經過了半個世紀日新月異的今天,習近平總書記為何仍對焦裕祿念念不忘呢?
焦裕祿是原蘭考縣的縣委書記,后來因肝癌年僅42歲就病逝在他熱愛的崗位上,他把一生都無私奉獻給了那片貧瘠的土地。他出生在山東省博山縣一個異常貧困的家庭,7歲上學,11歲就被迫輟學,因為貧苦,他在煤窯中做過工,后又被日本人擄去做苦工,再后來又流落到住在牲口棚邊給地主家當雇工。他的少年時光過得異常艱辛。“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正是因為有過這樣一段特別的人生經歷,才造就出“親民愛民、尚儉戒奢、艱苦奮斗、敢于擔當”的好干部焦裕祿。
“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簡素為美”。在蘭考縣任職期間,焦裕祿艱苦樸素的形象深深地刻在每一個當地老百姓的心中。他去蘭考任職時,派去接他的卡車上空空如也,只有被褥和簡單的炊具,那床他用到最后的被子,上面整整打了42塊補丁,褥子上也有36個補丁,甚至是他穿過得每一件衣服都有補丁,一件舊大衣是他所有衣物中唯一的“奢侈品”,那些補丁是親人眼中的無限心疼,卻是百姓心中的傲人政績。不管是下鄉考察,還是治澇救災,焦裕祿都會自備干糧,幾個窩窩頭,一點咸菜就是他的三餐,他堅持生活在百姓之中,和老百姓一起同甘共苦。所以后來,當聽到一心為民的焦裕祿病逝后,當地百姓都痛哭流涕,自發前去送行,形成隆重悼念,萬人哭送的情景。
“惟儉可以惜福,惟儉可以養廉”。焦裕祿到蘭考任職期間,正是蘭考遭受內澇、風沙、鹽堿三害期間,他到任的第二天就開始實地走訪考察,他拖著病體,用一年的時間,走訪蘭考縣140個大隊其中的120多個,他曾說“蘭考災區面貌沒有改變,群眾生活還有困難,追求享受的事不但不能做,連想都不能想。”他辦公室里的辦公桌椅等都是蘭考縣委初建時購置的,很多都已經破舊不堪,一位縣領導提出要全部換新時,焦裕祿嚴厲的說,“在舊椅子上就不能革命了嗎?你該去貧困戶家住一晚,看看他們想的是什么,做的是什么。”他把廉潔自律當做一把標尺,要求自己的同時,也這般要求自己的身邊人。
“上清而無欲,則下正而民樸”。焦裕祿尚儉戒奢、廉潔自律的工作作風慢慢成為家風,影響著他的兒女們,小兒子生病住院住的是六七人一間的普通病房;單位福利分房幾次,女兒都言辭拒絕;大女兒畢業后,放棄了一個個的體面的職業,而去了食品廠上班。因為是書記的兒女,更要帶頭艱苦,堅決不搞特殊化,這就是焦家兒女,不由得讓人心生敬畏。焦裕祿雖然在生活中是個實實在在的“窮爸爸”,但卻留給兒女們一筆豐裕的精神財富。
了解過焦裕祿的一生,就不難理解習近平總書記為何會有焦裕祿情節,在緬懷焦裕祿的同時,作為時代先鋒紀檢監察干部的我們,更應該學習焦裕祿精神,培養自身尚儉戒奢、無私奉獻、勇于擔當的工作作風,我們要在今后的紀檢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賦予焦裕祿精神新的時代內涵,并把它發揚光大。(泗縣紀委監委 王婧)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