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鞭打快牛》的寓言故事,最近在微信朋友圈很火。
故事內容很簡單,我復述一下:話說,一位農夫養了兩頭牛,一頭黃牛,一頭水牛。黃牛不肯干活,水牛干活很賣力還不斷被打。水牛大惑不解,就問農夫:“主人啊,我已經盡心盡力地幫你拉犁了,怎么還老是打我?” 農夫說:“黃牛不拉,只有你拉,不打得你跑快些,什么時候才能犁完田?少廢話,快走!”說罷又是一鞭。多次挨鞭子的水牛心理嚴重失衡。它尋思,自己跑得越快,犁的田越多,被鞭打的機會就越多,而黃牛整天不干活,還好吃好喝悠閑自得,真不公平! 但又能跟誰說理去呢?干脆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大爺我不伺候你了。于是,水牛掙脫犁枷跑了。
故事有趣,卻令人啼笑皆非。因為“鞭打快牛”的故事,暗喻的卻是當下的職場窘境,是“能者多勞”的喻體。君不見,單位里,團隊中,有人像水牛一樣整天忙得要死,累得要命;有人卻像黃牛一樣整天混日子,輕松自在,或作壁上觀,或為清談客,卻不見得工資待遇比你差,職務晉升比你慢,你說可惱不可惱?“干得不如看的,看的不如搗蛋的。”民間這句俗語,可謂一針見血,直中要害。于是,大家紛紛抨擊此類不合理現象,個個為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水牛叫屈,更有處境如同水牛者,因為各種原因不能像水牛那樣一走了之而嘆息不已。
那么,“鞭打快牛”的現象是怎么產生的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筆者以為,“鞭打快牛”現象產生的根源,還在于執鞭者。這個執鞭者,是寓言故事里的農夫,更是單位里、團隊中的領導。可以不客氣地說,“鞭打快牛”,是單位領導簡單粗暴對待下屬的舉動,是對優秀員工的最大傷害,是領導力不足的反映,是懶政怠政的表現,也是單位工作氛圍不好、凝聚力戰斗力不強的根源。因為賞罰分明,績效掛鉤,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良好局面的形成,關鍵還在單位的領導。單位領導,就應該是單位良好政治環境和工作環境的倡導者、締造者和維護者。否則,有關部門應該及時給予單位領導追責問效。
“鞭打快牛”不可取,“九牛爬坡,個個出力”才是生動向上的工作氛圍。黨的十九大描繪了新時代的宏偉藍圖,時與勢都呼喚各級干部必須胸懷民族復興的信念追求,以勇于作為、敢于擔當的品格書寫事業與人生的輝煌。可喜的是,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大力教育引導干部擔當作為、干事創業,鮮明樹立重實干重實績的用人導向,充分發揮干部考核評價的激勵鞭策作用,切實為敢于擔當的干部撐腰鼓勁,滿懷熱情關心關愛干部,凝聚形成創新創業的強大合力。該《意見》,可謂是整治“鞭打快牛”現象的一劑良藥。
由此看來,“鞭打快牛”當休,“快牛”更快有望。(天長市紀委監委派駐市政府辦紀檢監察組 虞家)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