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前段時間圍繞王陽明重讀了度陰山的《知行合一王陽明》,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和已故北大教授鄧愛民的《傳習錄注疏》,三者風格不同側重點也不一樣,度陰山以故事述人事,頗為勵志;當年明月用嬉笑怒罵撥開歷史疑竇,頗有深意;鄧愛民是以文理講道理傳圣人之言,頗具功力。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再看王陽明我看到的不再是當眾廷杖的奇恥、流放南蠻的絕望、無人問津的落寞,也不是蕩盡江西巨寇、平定寧王叛亂、解除廣西匪患的成就,看到更多的是他擔當的勇氣。
縱觀宋元明清四朝,明朝以言官罵朝而獨樹一幟成為中國古代歷史中“璀璨”的一個時期,在言官們肆無忌憚的罵聲中,皇帝不得安寧大臣們也是惶惶不可終日,為官只得“夾緊尾巴”,不干事也不說事,張口就是之乎者也,語焉不詳。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下,王陽明憑借知行合一的強大力量,冒著明槍暗箭的追殺和能臣名將接連被害的風險,勇擔明朝歷史維護者和江山社稷保衛者的重任,立德立功立言,最終獨樹一幟成就圣人果位。
明朝首輔的特點就是換的快,真是“你唱罷來我登臺”,但下臺的結果只有兩種,一是被殺,二是死后被挖出來再殺,難有善終之人。首輔尚且如此,文官武將就更加難逃厄運,于是在現實的重壓和對生命的“尊重”下,一群官員開辟了第三條道路,那就是“老實人”?!袄蠈嵢恕钡奶攸c有二,一是沒有立場,從不表態,二是不干工作,只“和稀泥”。這類“老實人”雖然尸位素餐但官運都不錯,庶吉士出身的臨到退休基本都可以入閣當首輔,出身差一點也能干到部長級別,而王陽明出身名門,狀元之后賜進士出身,干了一輩子工作,打了半輩子的仗,功勛卓著名震內外,最后才總督兩廣始終還是個地方官。但王陽明就是這樣一個人,既使深處困境,明知事是對的但做出來就是個錯的時候,他堅定知行合一的強大信仰,用盡平生的智慧平叛剿亂、立人立言,以超乎常人想象的勇氣擔當時代重任,也正因如此,在時過境遷歲月更迭后,他得已從祀于孔廟,位列于圣人。
反觀當今之眾人,是否也有舊朝時的“老實人”呢?他們至死不渝的信奉著“業內”信條,堅持不干事、不表態,耗盡平生所學保持“圓潤姿態”,然而他們勝則國敗,他們敗則國贏。今日的世界并不太平,今天的中國也不能止步不前,改革就要觸動既得利益者,發展就是要分享改革果實,一味地做“老實人”,不干事不創業、不擔當不作為就是改革的阻力,就要堅決鏟除。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黨情世情日趨嚴峻復雜環境下,勇立潮頭奮力改革,以歷史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持之以恒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狠抓作風建設,全面凈化黨的隊伍,純潔干部心靈,不斷激發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信心和勇氣。用反腐的利劍,激勵起一群改革的“先鋒隊”時代的“楷模人”,帶領更多的人民群眾,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于擔當、砥礪前行。紀檢監察干部身負全面從嚴治黨的改革重任,能否勝任工作完成歷史使命,需要的或許是更多的勇氣。(靈璧縣紀委監委 劉海超)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