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天下之患,最不可為者,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坐觀其變而不為之所,則恐至于不可救。”習近平總書記在《習近平用典》一書中借中華古典文學提議以民為本、以廉為首的干部標準,其中引用最多的古人就是宋代文學家、政治家蘇軾。
蘇軾一生仕途坎坷,屢受貶謫。面對種種挫折,他淡定自若、隨遇而安,將對物質和名利的追求拋于腦后。且聽《定風波》中“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此詩表現出一份曠達超脫的胸襟和樂觀向上的精神境界。
“以聽官府之六計,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蘇軾還曾作《六事廉為本賦》談古今官場最關鍵的廉潔問題,其中六事,即善良、能干、恭敬、正直、守法、明察。“廉”有考察之意,亦有清廉之意,蘇軾認為清廉是六事的根本。
“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凡物各有自己的歸屬,若不是自己應該擁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這是蘇軾始終堅持的操守,也是一生所追求的道。離任杭州時,蘇軾一位摯友送來黃金、白銀作為禮物。盛情難卻,蘇軾就將這筆禮金轉贈安樂坊,用來為貧困人群治病。他曾說過,求官的目的在于得,否認這點是虛偽的,但得與道發生矛盾時,不要為了得到高官厚祿就放棄自己所學的道。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君子可以欣賞美好的事物,而不可以沉溺美好的事物。生活順遂之時助人為樂并不難見,難能可貴的是在人生逆境之中還能樂善好施。蘇軾貶謫惠州,生活困頓,為修東新橋、西新橋,蘇軾捐贈了御賜的犀帶。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獵》通篇縱情放筆,彰顯一股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之志。蘇父為他取名“軾”(古代車前用做乘車人扶手的橫木),原是望他巧為觀瞻,處世圓通。然而,蘇東坡卻做不到這樣。
蘇軾一生清正廉潔、是非分明,仕途多舛,但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他都勤政廉政,努力做于國于民都有利益的事情。在徐州,他親自帶領官員防洪、筑堤;在杭州,他疏浚西湖,修筑蘇堤;在廣東惠州,他引泉入城,供百姓飲用。此外,各地的東坡井、東坡書院等,也都是蘇軾為民創下的實績。
“三代以下之詩人,無過屈子、淵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茍無文學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這是王國維對蘇軾(子瞻)稱評。蘇軾一生留下諸多清風詩韻,閃現著他勤政務實、清正廉潔的政治智慧和高尚品格,值得我們紀檢監察干部學習。(定遠縣紀委監委 武赟)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