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金代元好問有詩云:“能吏尋常見,公廉第一難。只從明府到,人信有清官。”清官的含義,簡單說就是公正廉潔的官吏。自封建社會迄今,判斷是不是好官標準之一,就是清廉與否,“當官就要當清官”,這是自古以來百姓對官員的殷切希望。
清官的標準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側重點。司馬遷的標準是:行教、清廉、守法。在崇尚法家政治的戰國、秦及漢初,守法是最主要的好官標準。三國末年開始,“清、慎、勤”成為清官標準。后來,又出現了諸如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廉潔自律、嚴于律己、鞠躬盡瘁、言傳身教、秉公執法、剛正不阿、公而忘私等形容官“清”的詞語。
清官之德,核心在“清廉”二字。“清廉”是為政的首要前提,《周禮》就提出,對官員的考核有六廉——“廉善、廉能、廉敬、廉政、廉法、廉辨”,六個方面均以“廉”為冠。明朝郭允禮撰寫《官箴》,提出“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則吏不敢慢,廉則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可見,為政清廉,不以權謀私、不貪污受賄、廉潔奉公都是清官必要的品德。
中國歷史上出現了許許多多品行高潔、為人正直、處事公道的清官,如包拯、狄仁杰、海瑞、況鐘、于成龍,等等。他們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為后人所稱頌。
清正廉潔是中國共產黨人應有的本色。革命先輩陳云不收禮,有口皆碑。有一次,陳云回故里探親,鄉親們送了一些土特產表示心意。他感謝鄉親們后,即讓隨行人員將禮品如數退回。老一輩革命家的清廉精神一直延續至今,影響了無數共產黨人。焦裕祿、孔繁森、鄭培民、楊善洲,等等,都是黨員干部隊伍中的清廉典范。還有“導彈司令”楊業功堅持秉公用權,用實際行動踐行了自己所寫的《公仆銘》——“位不在高,廉潔則名;權不在大,為公則靈;斯是公仆,惟吾德馨”。
但也不可否認,有些黨員干部貪贓枉法、巧取豪奪,作威作福、欺凌百姓,玩忽職守、貽害百姓。他們想的是“前程”、謀的是“位子”、盯的是“私利”,官職成了他們交易的籌碼,權力成了他們斂財的工具。那些落馬貪官,就是這樣的反面教材。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當官要當舞臺上端端正正的官,當清官,不要當庸官貪官,被人戳脊梁骨。”“良官”善治,為萬民之福;“劣官”惡政,是天下之殤。培養造就一大批清官是興國安邦所需、濟世安民所要。
思想家顧炎武說,誠欲正朝廷以正百官,當以激濁揚清為第一要義,而其本在于養廉。當今,要傳承清風,培養清官,必須在“激濁”上施“重典”,在“揚清”上出“妙招”,在“養廉”上用“良策”。
“激濁”即“去污”。“去污”,通俗講就是反腐戒貪。它是一項系統工程,警示教育、完善制度、監督到位、懲戒從嚴等措施要“配套”,打好“組合拳”,合力“去污”。
“揚清”即“擢優”。招賢納士則國家興,任用賢良則事業成;把“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干部選出來、用起來,把講黨性、重品行、做表率的好官樹起來,對清官多加呵護,把能吏樹為榜樣。
“養廉”即“廉潔”。黨員干部要把“廉”內化于心,將清廉為官的理念植入內心,從內心筑牢清廉的根基、筑起抵制腐敗的堅固“心墻”;把“廉”外化于行,正確行使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為民掌好權、用好權,在黨紀國法面前,有所畏、有所怕、有所懼,常思法紀的威嚴、常看群眾的眼光、常慮監督的嚴厲,利益面前不貪心、誘惑面前不動心,做無愧于黨和人民的好干部。(范仁碧)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