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蘇東坡謫居黃州期間,曾作前后兩篇《赤壁賦》,其在《前赤壁賦》中感慨道:“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一千多年來,歷代都有許許多多蘇東坡的熱情仰慕者,仰慕他不僅僅是因為他是一位天才的文學家、畫家和書法家,也不僅僅他是一位親民的官員,始終關注著百姓疾苦,更多的是他擁有淡視天下物的風骨以及從不羨慕和苛求奢華生活的自然情結。這種情結恰恰是讓今人所仰視的,因為在這個新的時代我們更需要這樣一種韌勁、這樣一種情懷、這樣一種淡視名利的價值追求。
蓋古之胸有大情懷、大悲憫者,忠誠報國者,赤誠愛民者,心中都裝有一股清風、一輪明月,以這種清靈之氣作為內心的支撐,而使他們為官做宰的生涯充滿厚度、深度和強度,進而為歷史所銘記。
在讀到“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的時候,我們至少應想到三層意蘊:一則,哪些該為自己所有,哪些不該為自己所有,自有相應的規則所確定。一個人無論在什么崗位上,無論從事何種工作,無論擔任何種職務,都繞不開公與私、利與義的關系,任何假公濟私、逐利忘義,都為黨紀國法所不容,為社會公德所唾棄;二則,不該自己得到的,無論是財富、享受、待遇還是榮譽,心中絲毫都不應當惦記,行為上即便是唾手可得也要“莫伸手”;三則,不該為自己所有,不管采取何種措施通過何種不正當的途徑擁為己有,都只是暫時的,最終的結果必然是加倍償還、得不償失,陷入悔恨的深淵。
反觀當前頻發的貪腐案件,無論是曾身居高位的“大老虎”,還是曾掌管著一定資源的“小蒼蠅”,之所以最終或受紀律處分,或被組織處理,或身陷囹圄,追根溯源莫不緣于不該取而取之的貪婪之心。概覽貪官們的懺悔錄,雖然每個人走上貪腐之路的心理路程各有不同,但最普遍的一個內心動因就是:不加節制地利用自己手中現有的權力去攝取不該為自己所有的東西,這是價值觀的扭曲所致,更是內心境界的低俗所致。
人生幸福與否,不在于擁有財富的多與少,不在于身居位置的顯與微,不在于權力支配的大與小,更不在于外在物質享受的厚與薄,而在于內心高尚追求的達成過程。“何時無月,何處無竹柏,唯缺吾兩之閑人耳”。能不能聽到、看到、體味到和享受到世界處處不在的幸福元素,關鍵在于個人的內心、精神和意志。若以擔當之志投入到自身的履職盡責之中,即便每日披星戴月、盡心竭力,卻不乏充實自豪;以清廉之德堅守崗位恪守底線,即便粗茶淡飯、粗繒布衣,自會心存清靜愉悅。反之,若以貪婪的眼睛看待世界,即使衣食無憂甚至腰纏萬貫,依然會貪得無厭;以欲望的心態看待這個世界,總會投機鉆營,一心所求的是得寸進尺、得隴望蜀,把身邊那么多的美好時光都浪費在費盡心思滿足于物欲的享受中去。
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經千年歷史洗滌,愈發綻放經典的光彩,凸顯精神的崇高。能夠生活在這個新時代,是我們的幸運。只要我們能擺正心態、端正理念,處處都會有清風明月。努力于應該努力的事業,關注著應該關注的職責,雖平凡卻不乏價值,雖平淡卻不乏成就。(潁上縣紀委監委 吳瓊)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