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青陽縣清代楊田王懿修、王宗誠父子倆,為乾隆、嘉慶、道光三朝重臣,王懿修任禮部尚書,王宗誠先后任過工部、刑部、禮部和兵部尚書,父子在朝時間之長,可與歷事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桐城父子“宰相”張英、張廷玉相比肩。
王懿修(1736-1816)字仲美,號春敷。中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歷任廣西提督學政,會試正總裁、殿試讀卷官,禮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禮部尚書、上書房總師傅等職。
王宗誠(1763—1837),王懿修之子,字中孚,號蓮府。乾隆五十五年進士,殿試一甲第三名(探花)。歷任云南、四川、陜甘主考官,山東、江西學政,會試副總裁,工部、刑部、禮部和兵部尚書,兼順天府尹等職。
父親王懿修奉公守法,謙虛恭謹。王懿修出入禁宮,執掌文案,操理內政,工作有條不紊,多次出任鄉試考官、會試總裁,所取文章理醇義正,薦賢納士,為國家選拔棟梁之材,為世人所敬仰。他為人謙遜親和,從不居官自傲,朝廷上下傳頌著許多有關他為人謙讓的佳話。說有次早朝,他到得很早,卻站立一旁,讓其他臣子先行,成哲王笑著對他說:“王大人何必多禮,這是在朝廷,不是在家迎客。”雖區區小事,卻足以說明王懿修不露鋒芒,與世無爭的高尚人品。嘉慶十二年(1807)充上書房總師傅,負責皇太子的教育。十四年,加太子少保,會試總裁。嘉慶二十一年(1816)去世,皇帝派慶郡王永璘前往賜奠茶酒,謚“文僖”。
王懿修書法作品
兒子王宗誠清勤端謹,克盡厥職。王宗誠緊記其父品行,才學兼優,清勤端謹,秉承父業,入值南書房,被海內人士推崇為榮光。在任學政及鄉試會試考官、殿試讀卷官期間,始終持正評卷,禮賢愛士,任人唯賢;遇奸弊之事,發抉剔除,公正嚴明,著稱三朝。嘉慶五年(1800)七月,陳州府試,考生張序東等用私刻假印,換卷傳遞,被王宗誠發現并查實,奏請皇上,下令給予嚴厲懲辦。王宗誠以察事入微,辦事認真,得嘉慶帝夸獎。道光八年,分派王宗誠備料,參與修京城外城垣、橋、洞等項工程。在工程施工管理過程中,王宗誠克己奉公、勤儉節約,不私占國家一分一厘,所修工程質量上乘,深受道光皇帝的器重和京城內外百姓的愛戴。王宗誠一生嘉言善行,所行恩惠遍及親友、故舊。道光十七年正月,王宗誠卒于任上。道光帝下詔以“清勤端謹,克盡厥職”褒獎他,賜祭葬,謚“文僖”。可謂嘔心瀝血,死而后已。
王宗誠進士牌匾
王宗誠送給友人的對聯
在當時那個年代,王氏父子同朝為官,除御宴、廷議、朝拜外,禁止他們私下相互接近,但他們父子二人都能做到操守清白,克己奉公,因而深得乾隆、嘉慶、道光三位皇帝的寵愛,屢獲恩榮,盛極七十余年,被朝野推崇為榮耀,也成就了一段“父子二人皆忠良,勤儉家風傳后人”的美談。
青陽縣博物館(王懿修、王宗誠家規展在此館展出)
青陽縣博物館(王懿修、王宗誠墓葬隨葬品)
王氏家風故事宣傳欄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