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175起,處理214人,給予黨政紀處分131人;
直接受理信訪舉報1438件(次),處置問題線索2363件,立案1232件。
……
懲腐敗,抓作風,倡廉潔,正風肅紀“組合拳”,查處案件“硬碰硬”,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決心不移、力度不減、節奏不變,宛陵大地呈現出一派清風新貌。
強化壓力傳導 壓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
責任落下去,擔子扛起來,管黨治黨才能嚴起來。《宣城市領導干部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全程記實制度》出臺,清單化明責、痕跡化履責、臺賬化記責等工作機制建立……管黨治黨責任的“牛鼻子”越抓越牢。
一針見血指問題,層層剝繭查原因,推心置腹重關愛……黨風廉政建設約談、廉政談話、“一把手”述責述廉等制度在宣城落地生根。2017年,開展任前廉政談話739人次、誡勉談話238人次、函詢115人次;27個單位黨委(黨組)書記分別向市縣兩級紀委全會口頭述責述廉。
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2017年,全市共問責履行“兩個責任”不力的領導干部24名,發揮了問責一個、警醒一片的震懾效應。
2018年,將繼續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決清除對黨不忠誠不老實、陽奉陰違的兩面人、兩面派;著力解決一些黨組織管黨治黨寬松軟問題,糾正少數鄉鎮紀委“三轉”不到位問題,使失責必問、問責必嚴成為常態。
整治“四風”頑疾 持續擦亮作風建設名片
“嚴禁違規用公款吃喝、旅游和參與高消費娛樂健身活動,嚴禁用公款購買贈送賀年卡及煙花爆竹等年貨節禮……” 2017年元旦、春節前夕,市紀委在官網發出通知,再次給黨員干部敲響廉潔過節的警鐘。
在堅決杜絕“節日腐敗”的同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緊盯“四風”新動向,突出專項整治重點,運用“互聯網+”、“大數據”新技術,圍繞公款吃喝、公車私用、違規發放津補貼等突出問題開展明察暗訪536次。
“寧國市中醫院原黨支部副書記、護理部總護士長馬慧芳操辦婚宴違規收受禮金……”2017年,市紀委發布88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典型問題案例通報。點名道姓、不留情面已成常態。
2018年,將以“釘釘子”精神繼續鞏固拓展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成果,提高發現、甄別和處置隱形“四風”新問題能力,堅持暗訪、查處、追責、曝光“四管齊下”整治“四風”,開展以“查問題、出硬招、改徹底”為重點的作風建設大排查,防止不正之風反彈回潮。
重拳打“虎”拍“蠅” 鞏固反腐敗壓倒性態勢
“寧國市原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余平嚴重違紀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廣德縣原人大副主任王志良嚴重違紀被開除黨籍”“宣城市人社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彭若暉接受組織審查”……安徽紀檢監察網發布的這些消息背后,折射出的是“有貪必肅零容忍、有腐必反零姑息”的宣城態度。2017年,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立案1232件,處分1266人,移送司法機關21人。
懲前毖后,治病救人。一年來,全市積極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處理2971人次,其中按第一、二種形態處理2701人次,占處置總人數的90.9%。
“蠅貪”成群,其害如“虎”。“套取拆遷征地補償款、虛報項目騙取項目資金、截留危房改造資金、優親厚友……” 2017年,全市共查處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307起,涉及金額3271.6萬元,給予黨政紀處分235人,移送司法機關29人;查處扶貧領域突出問題162個,處理責任人230人,給予黨政紀處分111人;通報曝光違紀違規問題32起,涉及44人;開展“村霸”和宗族惡勢力專項整治,給予黨紀處分6人,移送司法機關4人;受理中央和省環保督察移交問題線索28件,問責34人。
2018年,將繼續保持反腐敗高壓態勢,把握“三個重點查處”,深化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深入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把懲治“蠅貪”同掃黑除惡結合起來,堅決查處涉黑“保護傘”,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把握政治定位 彰顯巡察“利劍”震懾之效
“巡察組會不會是走過場,擺擺樣子?”面對群眾質疑,數據最有說服力。2017年,市委派出20個巡察組對53個黨組織開展五輪巡察,發現問題693個、移交問題線索39件。
從巡察組長“鐵帽子”到一次一授權,從常規巡察到專項巡察、從“機動式”巡察到“回頭看”“三合一”巡察,從常規程序到壓茬推進……宣城市委巡察方式探索創新的腳步越來越快。2017年,督促被巡察單位黨組織對已反饋的550個問題及時建立清單,嚴格對賬銷號管理,整改率達94.9%。
2018年,將以“11236”工作思路加快推進巡察“全覆蓋”,完善市縣巡察體制機制,強化巡視巡察成果綜合運用,真正發揮政治巡察震懾遏制治本的作用。
深化源頭防腐 著力增強“不想腐”的自覺
“一失足成千古恨,平平淡淡才是真,平平安安才是福。我希望我的家人和親朋好友都能以我為戒,敬畏法律、遠離犯罪。”這是市紀委拍攝的警示教育片《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 凈化優化政治生態》中,寧國市原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發明作出的一段聲淚俱下的懺悔,宣城市黨員干部觀看后紛紛表示“很走心”,深感震撼和警醒。
公開劉發明、王志良、胡琳娟等落馬官員的懺悔錄,編寫《警示教育讀本——黨員干部違紀違法案例選編》,組織旁聽蚌埠市人大常委會原黨組副書記、副主任宋家傳涉嫌受賄案庭審……不斷提醒廣大黨員干部時刻守住底線、遠離紅線,做到心有所畏,行有所止。
宣城市廉潔文化建設成果展示館建成開放,“堅定理想信念、傳承鐵軍精神”廉潔文化主題活動舉辦,“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研討會召開,廉政影片《筑牢根基》《梓山清風》《清風揚帆行自遠》拍攝完成,家風家訓3D全景陳列館上線……又一批叫得響、拿得出的廉潔文化精品力作孕育而生。
2018年,將強化紀律教育實效性,提高警示教育政治性,持續開展“一縣一品”廉潔文化品牌創建工作,增強黨員干部“不想腐”的自覺。
加強隊伍建設 刀刃向內淬煉執紀尖兵
1月7日上午9點,隨著覆蓋在“宣城市監察委員會”牌匾上紅綢的揭開,宣城成為安徽省率先實現市縣兩級監察委員會全部掛牌成立的地級市。
“堅持黨的領導抓試點!”市、縣兩級黨委堅決把主體責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精心繪制“施工圖”和“路線圖”,明確時間節點,細化工作分工;市縣兩級紀委充分發揮“專責”作用,周密協調安排,推動改革蹄疾步穩有序開展。2017年12月25日前,全市65名轉隸人員全部到崗履新。
“打鐵人”先做“鐵打的人”。抓好政治培訓和業務培訓,探索“以案代訓”“以干代訓”等實踐培訓的有效方式,通過輪崗交流、掛職鍛煉等多種形式,有效提升全市紀檢監察干部的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同時,以“刀刃向內”的勇氣嚴防“燈下黑”,查處3起紀檢監察干部違紀問題。
2018年,踏著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的有力節奏,宣城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將以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嚴格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決策部署,切實擔負起紀委監委特殊使命和重大責任,不松勁、不停步,重整行裝再出發!(宣城市紀委、市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