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群眾舉報】
2017年,省委巡視組、太和縣紀委陸續收到群眾反映原墻鎮西街村委會委員郭艷麗把自己父親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違規申報占用養魚扶貧資金的舉報。
【核查情況】
依據群眾舉報,縣紀委第五鄉鎮工作室著手調查。經查,郭艷麗無視規定,先后兩次為不符合條件的其父郭某某、公公陳某某申報自然災害生活補助項目資金,騙取救災款總計900元。故意曲解產業扶貧政策,騙取養魚、養牛補助66000元。調查還發現負責該扶貧項目上報、審核、驗收的原墻鎮西街村黨總支書記付某某、原墻鎮政府副主任科員李某某、縣扶貧養殖項目第八驗收小組組長副科級領導干部劉某某、第八驗收小組工作人員王某某4位同志未能履職盡責,致使違規申報扶貧補貼資金得逞。
【處理情況】
經太和縣紀委常委會研究決定給予原墻鎮西街村黨總支書記付某某、原墻鎮政府副主任科員李某某黨內嚴重警告處分,驗收組成員劉某某、王某某黨內警告處分;建議罷免郭艷麗村委會委員職務,由原墻鎮政府批準其辭職并沒收違紀款。原墻鎮政府根據郭艷麗辭職申請依法罷免了其村委會委員職務。
【違紀者說】
“我把救災款分給不符合條件的自家親戚并且騙取各類扶貧項目資金,我已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對社會的危害,充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經過考慮我主動辭去村委會委員職務。”面對紀律審查,郭艷麗為自己的貪心后悔不已,主動辭去了工作職務并上交了違紀款。
【執紀者說】
扶貧資金是貧困群眾的‘救命錢’。對扶貧領域腐敗問題是“零容忍”,不允許任何人隨便動扶貧資金這塊“奶酪”,動“一針一線”,拿“一分一厘”。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絕不手軟、絕不姑息,真正把紀律立起來、嚴起來。(太和縣紀委、縣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