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在我22年的職業生涯里,重大的職業轉折點有三個:第一個是在1995年畢業分配至東至縣檢察院工作,2011年初任反貪局副局長;第二個是2012年作為偵查骨干,遴選到池州市檢察院任市檢察院偵查科科長,2017年擔任池州市檢察院反貪局副局長;第三個是2017年12月,我響應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轉隸到市監察委。
最初知道轉隸消息后一段時間,我的心情是復雜糾結的。一方面,對于過去我是個戀舊的人。作為一個老檢察,那身“檢察藍”妝點了我的青春芳華,早已烙印到心里,一想到要離開奉獻了青春和熱血的檢察戰線,心中戀戀不舍。另一方面,近15年的反腐一線工作經歷,使我愛上了反腐敗這份富有挑戰性的工作,但在工作中,常常遇到的:違法違紀問題糾葛、公務論和身份論的爭論、信息化支撐的滯后、上下左右聯動的不協調等,讓我對監察委的成立目的就是為了建立統一高效的反腐敗專職機構充滿了期待。還有面臨新的領導、新的同事、新的工作知識、新的工作崗位、新的工作任務、新的工作環境……一大堆新的東西需要重新學習、重新適應。這一系列的“新”自己能否適應?自己能否勝任?
從2016年底的“京、浙、晉”試點到2017年12月底真正轉隸,這期間,我一如既往地在反貪局崗位奔波取證、往來辦案,同時,認真關注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各項政策動態,對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認識逐步深刻。我認識到,監察體制改革是黨中央反腐倡廉體制建設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這項政治體制改革好比是紀法“雙劍合璧”,有力地促進了執紀和執法全融合。機構、職能、人員的轉隸,也就像把涉改部門原先分散的“五個指頭”攥起來變成一個拳頭。
時光流轉,終于來到這一天。2017年12月,市紀委負責同志找檢察機關涉改部門人員的人談話,這是一場面對面、心貼心的談心交流……
響應中央決策部署、黨員個人服從組織,我心無旁騖、責無旁貸,但通過這次談話,我對新工作崗位有了更多的理解,更堅定了我對監察體制改革的認同感。我慶幸成為偉大改革的親歷者、參與者、實施者和見證者,我清楚地認識到,這不是簡單的合并,而是再提升,這是機遇與挑戰同在。
我深知人員轉隸、機構成立,只是監察體制改革中“物理融合”,黨把如此重要的任務交給我們,我們必須對黨絕對忠誠,對工作絕對熱忱,對腐敗分子和腐敗勢力枕戈待旦、嚴陣以待、絕不放過,讓監察體制改革釋放出“化學威力”,需要我們新時代的紀檢監察人為之不懈努力。作為紀檢監察的一名新兵,我必須盡快適應和轉變角色。
轉變觀念,適應新變化。轉隸不僅是身份上的轉身,更多的是要面臨思路上的“換腦”。轉隸前,多年在反貪一線的我的思維是以“辦大案要案論英雄”,犯罪對象的職位越高、涉案金額越大、影響力越廣,就越有成就感,類似“吃頓飯、拿條煙”這樣不涉及犯罪的問題,不在我之前工作范疇內。轉隸后,接觸到接受宴請、收受禮品禮金、公款旅游等違紀案件,我切實地感受到這與之前辦理涉刑腐敗案件的不同。堅持紀在法前、紀嚴于法,就是對黨員干部最好的關愛和保護,要改變轉變以前“唯刑事立案論”的觀念,樹立“微腐敗也有大危害”的意識,讓抓早抓小成為“治病救人”的良方。
新的崗位,亟須補齊短板。“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為一名紀檢監察新兵,要以歸零的心態,勤學苦練紀檢監察業務本領,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盡快融入紀檢監察工作;要加強對黨紀條規的學習,積極參加紀檢業務培訓,認真學習紀檢業務知識,堅持做到不會的向書本學習,同時要及時加強與其他同志的溝通,真正做到人在一起、干在一起、心在一起,不懂的向領導、同事請教,疑難的積極討論。要不斷加強自我鞭策、自我學習,提升自身綜合素質,提高自己的執法、執紀水平。
加強自律,打鐵必須自身硬。從廉潔從檢,到廉潔從紀,只能繼續加強,不能疏忽放松。入職后,單位給我配發了《紀檢監察工作常用政策法規匯編》其中包含有:《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監督執紀工作規則(試行)》等政策法規。一本本黨紀黨規,既是日后開展工作的重要依據,也時刻提醒我作為紀檢監察干部必須做到“打鐵必須自身硬”。要嚴守紀律規矩,自覺主動接受監督,努力做一名組織放心、群眾滿意的紀檢監察干部,要以更嚴的標準、更高的要求約束自己,才能在紀檢新崗位再立新功。
2018年,可以說是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元年,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改革的號角已經吹響。新崗位新起點,帶著一顆赤誠的初心,我再次出發,踏上新的征程,在反腐倡廉的戰場上,我依然信念如磐,初心不改!(池州市紀委、市監委 汪四政)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