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去年7月份以來,和縣積極探索建立村及村民組紀檢監督全覆蓋新機制,并選擇西埠鎮進行試點,通過在村黨(總)支部設立紀檢委員、以黨小組為單位設立村民組紀檢監督員,著力構筑完善的紀檢監督體系,努力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向農村基層延伸。
圍繞“四個強化”建隊伍,提高紀檢人員綜合素質。強化人選把關。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原則,嚴守“20字好干部”標準,注重從農村基層選拔對黨忠誠、政治過硬,敢于擔當的黨員。目前,共在試點鎮13個村(社區)設立13名紀檢委員,設立村民組紀檢監督員239名,取消6名因受到紀律處分或群眾口碑較差黨員的初步人選資格。強化業務培訓。制定靶向式精準培訓方案,把村紀檢委員和村民組紀檢監督員納入全縣紀檢監察干部“一攬子”培訓計劃,每季度召開一次工作匯報交流會,并開展綜合業務知識測評。強化工作領導。推動成立由鎮黨委書記擔任組長、鎮長擔任副組長,相關負責同志參加的領導小組,明確紀檢委員在鎮紀委和村黨(總)支部的雙重領導下開展工作,紀檢監督員在村紀檢委員的領導下開展工作,推動形成黨政齊抓共管、部門相互配合的基層紀檢監察新局面。強化工作指導。在縣級層面,成立以縣委常委、紀委書記、監委主任為組長的指導組,協調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明確縣紀委黨風室牽頭,定期開展督促檢查和指導。在試點鎮實行紀檢干部聯村聯組制度,采取“一日一報告、一周一調度、一月一總結”的措施,加強督促指導,不斷提高紀檢委員和紀檢監督員能力水平。
推動“四個結合”相聯動,形成“1+1>2”放大效應。將農村基層紀檢組織建設與村民“大管家”服務平臺建設相結合。依托村民“大管家”黨建平臺,推動農村基層紀檢組織建設特別是村民組紀檢監督員制度有機融入并形成合力,確保不另起爐灶,切實節約行政成本。將精準發現問題與有效解決問題相結合。堅持問題導向,樹立問題意識,確保既及時發現推進過程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更拿出切實可行的具體舉措,推動問題解決。將落實監督責任與落實主體責任相結合。既充分發揮紀檢委員、紀檢監督員全面從嚴治黨的監督責任,推動監督執紀有效開展,更突出黨(總)支部的主體責任,確保“兩個責任”兩手抓、兩手硬。四是將發揮自身作用與縣鎮指導督促相結合。既根據職權職責獨立自主地開展監督工作,又主動接受上級紀檢組織的領導和指導,服從統一調度。
建立“四項機制”強保障,推動紀檢監督規范進行。建立統籌調度機制。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堅持工作深入一線、權力下放一層,統籌調度、綜合安排試點鎮域范圍內紀檢工作,對村出現的疑難復雜涉腐涉紀信訪件、案件,著力由鎮紀委整合鎮村紀檢力量,組織人員共同查辦。建立履職留痕機制。全面推行紀檢組織人員痕跡化管理,統一印制《履職盡責手冊》《工作指導手冊》1000余份。建立考核獎懲機制。制定《村級紀檢組織人員履職考核辦法》,以發現上報問題線索數量和質量、開展監督檢查的次數等指標作為考核的重要依據,綜合采取平時考核與年終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加強考核評議,對工作突出的同志進行獎勵,對履職不到位、考核不稱職的予以調整。
明確“四大重點”抓監督,發揮紀檢機構監督作用。重點抓好對農村黨員干部遵守“六大紀律”的監督。堅持挺紀在前,聚焦全面從嚴治黨,緊扣黨的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和生活紀律開展監督,著力發現農村黨員干部違反“六大紀律”的問題。重點抓好對農村黨員干部“四風”及“小四風”問題的監督。瞄準具體問題,緊扣關鍵節點,不斷創新監督方式,及時發現農村黨員干部身上存在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問題以及吃喝風、紅包風、賭博風、走讀風等“小四風”問題。重點抓好對黨委政府中心工作推進情況的監督。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通過查閱財務賬目、現場核實核查、接待群眾來信來訪等方式,開展扶貧領域、突出環境問題整改等工作的監督。截至目前,共發現問題線索16條,立案審查1人,提出整改意見12條。重點抓好對小微權力運行的監督。對照農村干部“小微權力”運行流程圖,圍繞農村“三資”管理、“三重一大”事項等關鍵領域,將精準監督與常規監督、交叉監督與聯合監督有機融合,著力破解村級“小微權力”不規范運行難題,開列問題清單并督促限期整改。(馬鞍山市紀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