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微腐敗”看起來小,但也可能導致“大禍害”,損害的是老百姓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眾獲得感,揮霍的是基層群眾對黨的信任。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凡是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都要嚴肅認真對待,凡是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都要堅決糾正”。近日,四川省成都市結合專項治理“微腐敗”工作,對“微腐敗”進行了深入調研、系統分析,著力找準原因,提出對策建議。
“微腐敗”的主要表現形式
2017年5月以來,成都市共立案“微腐敗”問題1892件,查處1611件1739人。通過對案例的全面研判、深入分析、系統梳理,“微腐敗”主要表現形式大致有以下幾種:
“小公權、大任性”,以權謀私。這是典型的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行為,主要表現在執法、監管、公共服務等窗口行業和項目建設等重點領域,少數基層干部將手中公共“小權力”淪為牟取私利的“大利器”,違規任性利用權力撈取好處。
“巧隱形、悄侵占”,亂收私分。主要集中表現在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不規范,公開力度不夠,監管不到位,導致挪用、侵占集體“三資”案件時有發生,也有頂風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虛報經費、收受紅包等現象。
“巧立名、謀私利”,吃拿卡要。群眾辦事時,雖然“門好進”“臉好看”了,但依然“事難辦”,甚至還存有推諉扯皮、雁過拔毛、收受克扣、收取好處、索要錢物等現象。
“劫公利、濟內戚”,優親厚友。有的基層干部在土地征收流轉、拆遷改造、招投標、集體“三資”、惠民補貼、扶貧救濟、低保社保資金管理使用等方面,由于信息不對等、公開不透明或選擇性公開以及社區居民維權意識缺乏等情況,違規為親朋好友謀取私利。
“不作為、慢作為”,失職瀆職。一些干部對待工作庸懶散浮拖,對待群眾生冷橫硬推,作風不實、漠視群眾等,存在“不貪不占,啥也不干”“廉而不勤,勤而無效”“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只要不出事就行”等懶政怠政思想。
“微腐敗”的成因分析
管黨治黨責任傳導力度遞減。少數區(市)縣、鄉鎮(街道)黨(工)委壓實主體責任不深不細、不實不力,定責缺少個性、督責大而化之、考責不夠精準、問責不嚴不全;一些農村黨組織及村(社區)干部認識不到位、推動不盡力,沒有形成上下一致、同向同力、聯動發力、共建共促的工作格局,導致管黨治黨政治責任在基層扛穩抓牢做實存在層層遞減的現象。
基層權力運行監管手段單一。一方面,群眾民主意識、參政意識、監督意識、維權意識日益增強,但引導群眾參與監督的渠道不暢、手段載體不多,無法很好地保障群眾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另一方面,鄉鎮(街道)雖建立了制度規范,但在實際工作中,缺乏配套的實施細則或實施辦法,加之制度執行不夠嚴格,導致多數制度淪為“稻草人”。
村(社區)履職呈現行政化趨勢。少數職能部門和鄉鎮(街道)向村(社區)下放計生、勞動保障、醫保、民政、衛生等大量的便民服務事務性工作,讓其陷入行政化泥潭,無形中也賦予村(社區)干部更多的權力。特別是村(社區)干部掌握大量的資金、資產、資源的初始分配權、具體事務的發言權和決定權,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容易滋生“微腐敗”。
嚴管優教常態尚未有效形成。少數基層干部講義氣不講原則、講親情不講黨性、講圈子不講組織。強化黨性教育、文化知識、法律素養、廉潔意識等方面還需常態深入推進,分層分類開展精準化培訓也不夠,重業務重實用、輕法規輕黨紀現象依然突出。
治理“微腐敗”的對策建議
擰緊“總開關”,推動教育引導入腦入心。分層分級抓好信念教育、法紀教育、道德教育、警示教育“四位一體”的黨員干部教育,引導廣大干部樹立正確權力觀,增強黨紀法規意識,提升傳承好家風境界,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特別要樹立“不作為、慢作為也是隱形腐敗”觀念。
夯實“責任關”,推動管黨治黨壓力全面傳導。堅持“主責在黨委(黨組)、關鍵在壓力傳導、落實在基層一線”思維,全力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責任落實體系。一方面,堅持把好考核關,探索實施“清單+提示+督導+問責”的工作推進機制,綜合運用約談、誡勉、述責述廉等多種形式,督促各級黨委黨組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另一方面,紀檢監察機構要聚焦主責主業,實踐運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充分運用批評教育、警示教育、約談函詢、誡勉談話等多種方式開展監督執紀,把壓力傳導到每個“神經末梢”。
盯牢“監督關”,確保權力運行高效規范。在權力監管上盯住“三層”(基層街道、基層社區、基層站所),從法規依據、管理權限、運行流程、執行標準全方位健全制度,規范權力運行流程,特別是明確村(社區)自治組織定位,嚴格執行事項準入制度。在權力運行上推進“三化”(權責清單化、運行透明化、監督民主化)。編制“微權力”清單、完善責任清單,實行“兩個清單”內容、運行流程、運行結果三公開,暢通群眾監督渠道途徑;完善“紀檢監督+職能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一體化模式,搭建黨內、黨外雙向監督平臺,培育多元化監督體系。
把嚴“執紀關”,始終保持懲腐高壓態勢。對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行政事項一律定期普查,對涉及干部作風問題一律常態督查,對違紀違法違規問題一律重點嚴查。同時,還要堅持“一案一剖析”“一案一預防”,做好源頭預防“后半篇”文章,充分發揮執紀審查的治本功能。(四川省成都市紀委課題組)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