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2025年新春伊始,中央層面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專項工作會議如及時春雨,直擊“文山會海”“指尖枷鎖”“政績沖動”三大頑疾。而在中國傳統建筑中,榫卯結構利用榫頭和卯眼凹凸扣合,以其“不借一釘、不施膠漆”的精妙契合,成就了千年古建的穩固與靈動。這種“以結構之力化解外力”的智慧,恰可為今日基層減負工作提供借鑒,通過精準定位、創新賦能、凝聚合力,讓“為車減負”“為馬賦能”兩個方面一并破題、同向發力,讓榫卯結構的“物理變化”升華為基層減負的“化學反應”。
以榫入卯,以榫卯結構增減負之“精度”。榫卯的核心在于構件間的嚴絲合縫,基層減負同樣需要刀刃向內、精準發力。當前,基層“事務主義”雖得到一定緩解,也要看到,“小馬拉大車”的問題仍然不同程度存在,讓不少干部心有余而力不足。這種職能泛化,本質是責任邊界的模糊。要堅持做到科學放權、精準賦能、提質增效,才能真正為基層“增肌”“蓄力”,實現基層權力基層享,基層事情基層辦。這恰如榫卯結構中的“定位銷”,通過制度化的職責清單和權力清單,將工作重心錨定在核心任務上。唯有如此,才能剝離冗余枷鎖,讓基層干部從“無效忙碌”中解放出來,將精力集中在發展、建設、民生等實事上,實現減負不減速,實干建新功。
千榫千卯,以榫卯形式增減負之“新度”。傳統榫卯雖無鐵釘,卻能通過形式創新、結構變換適應復雜受力,讓傳統建筑歷經風雨而巍然屹立。基層“材料一摞、制度一墻”的這種“指尖上的形式主義”亟需破局。根除形式主義要防止“穿新鞋走老路”,對于形式主義新問題要有“新招”新對策,實現“減負不減效”。一方面,做好“減法”,通過將無用的系統、網站、App及時刪除或合并,建立數據共享平臺,實現“一次錄入、多方調用”或“一網通辦、一步到位”,真正實現基層治理的智能化和便捷化;另一方面,要做好“加法”,設定“共性+個性”的差異化量化考核指標體系,使檢查考核從“看臺賬”轉向“看實效”,讓干部在重復勞動中卸下“包袱”。這正如為榫卯結構注入現代材料,既保留傳統智慧,又提升承載能力。
量鑿正枘,以榫卯聯動增減負之“效度”。飛檐斗拱作為中國大型木建筑的鮮明特征,其結構的精妙在于榫卯構件間的聯動效應,既嚴絲合縫,又留有緩沖余地,在方寸之間展現了力與美的完美結合。基層減負亦是如此,當為“馬”賦能,才能讓馬力“真足”。要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并重,健全容錯糾錯機制,為擔當作為者“加”足馬力,激發基層干部“不待揚鞭自奮蹄”的內生動力。要暢通干部“能上能下”通道,不斷拓寬基層干部晉升流動渠道,把基層一線作為培養鍛煉干部的“練兵場”,讓基層干部忙到實處、忙有所獲,有勁頭更有奔頭。唯有形成“榫卯式”聯動,壓力、動力方能轉化為向前奔涌的合力,基層減負成果才能轉化為群眾看得見的發展實效,亦讓新時代的政治生態在破立之間煥發勃勃生機。(界首市紀委監委 張楠楠)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