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在村禮堂舉辦婚禮既有儀式感,還節省了不少開支,太‘實惠’了!”新郎王先生滿意地說道。近日,一場別開生面的婚禮在黃山市黟縣漁亭鎮團結村大禮堂舉行,很難想像,一年前這里還是一個堆滿雜物的廢舊倉庫。
此前,黟縣紀委監委在巡察該村時發現,面積達三百多平米的村內紅聯組倉庫長期處于閑置狀態,一直未發揮經濟效益。為盤活村集體資產,增加村集體收入,該縣紀委監委督促鎮、村對上爭取資金80余萬元,將其改造成“團結大禮堂”,用于承接農特產品交易、旅游研學、紅白喜事、文體活動等。今年以來,已陸續舉辦“和美鄉村村晚”“新春茶話會”等活動,承接了多場婚禮喜宴,通過租賃場地收取租金直接帶動村集體增收1.2萬元。
農村集體“三資”是群眾關注的熱點和焦點問題,事關農村發展和群眾利益。今年以來,該縣紀委監委緊盯村集體“三資”管理中的突出問題,采取“組組”協同監督、“室組”聯動監督等方式,督促農業農村局、財政局等職能部門對全縣66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資產資源進行全面清查。同時,針對暴露出的問題強化深挖徹查,全面起底背后的腐敗和作風問題。截至目前,共制發監督重點任務清單5期,發現問題27個,立案5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4人,追回資金67.6萬元。
為深化以案促改促治工作,該縣紀委監委著力構建“監督—反饋—整改—回頭看”工作閉環,下發紀檢監察建議書、工作提示函和問題交辦單11份,督促職能部門建立完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資產管理》等制度10項,推動農村集體資產保值增值。此外,充分發揮村級“三員”基層監督力量,靠前監督“三資”領域決策事項491項,從源頭上規范村集體“三資”事務管理。今年以來,全縣農村集體經濟收入4109萬元,同比增長11%,涉及農村集體“三資”領域信訪舉報同比下降50%。
“下一步,我們將堅持問題導向、延伸監督觸角,靶向糾治‘三資’領域違紀違法問題,切實守牢村集體和群眾‘錢袋子’。”該縣紀委監委有關負責同志表示。(黃山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