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在位于合肥市肥東縣石塘鎮闞東社區的肥東縣科學施肥增效暨“三新”技術集成萬畝示范區,高標準農田里綠油油的秧苗織出美麗的“綠衣”。(資料圖片)本報通訊員 羅祥勇 攝
高標準農田建設事關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也關系到農民群眾切身利益,既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安徽省紀委監委堅持聚焦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將高標準農田建設管理作為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省級整治項目之一,一體推進問題整改、案件查辦和系統治理,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打造“千億斤江淮糧倉”提供堅強保障。
聚焦“國之大者”
開展專項整治
“高標準農田建成以后,旱能澆、澇能排,地里的莊稼長勢好了,我們的收成也提高了,咱老百姓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近日,碭山縣紀委監委專項監督檢查組到薛樓板材加工園清河社區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管理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回訪時,居民老魏高興地說。
此前,老魏向縣紀委監委高標準農田建設管理突出問題專項整治監督檢查組反映了高標準農田高效井沒有通電,影響灌溉的問題,引起了工作人員的高度重視。
監督檢查組接到問題反映后,立即聯系縣農業農村局赴現場了解情況,經實地走訪,確認問題存在。監督檢查組督促縣農業農村局農發中心、設計單位和監理單位現場辦公,根據現有的供電設施和供電范圍,制定可行的供電方案,并安排施工單位抓緊解決。目前,已落實安裝變壓器2臺、架設高低壓線路1.9公里,有效解決了灌溉機井供電問題。
今年以來,碭山縣紀委監委把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列為監督重點,成立專項監督檢查組,聚焦高標準農田建設管理、招標采購、建后管護、資金使用等方面,堅決糾治高標準農田建設管理中的不正之風。截至目前,梳理排查發現問題21個,督促完成整改20個,推動解決農田用電、機井管理等群眾急難愁盼問題15個。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安徽作為國家糧食主產區和凈調出省,高標準農田投資規模、建設任務逐年增加。高標準農田建設涉及面廣、資金投入大、監管鏈條長,腐敗問題易發多發,群眾反映強烈。
今年4月開始,省紀委監委會同省農業農村廳、審計廳,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管理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聚焦立項招標、建設驗收、運行管護、資金管理使用等開展全鏈條整治,跟進監督執紀。
省委主要負責同志多次作出批示,省政府、省紀委監委召開專題會議調度推進,省農業農村廳扛責擔當,嚴格立項審核源頭和建成驗收抽查末端管理,嚴把入庫質量關,以上帶下推動市縣具體抓落實,形成上下貫通、同向發力的整治格局。
創新方式方法
提升監督質效
“從地圖上看,部分上圖入庫的高標準農田項目范圍內的土地顯示為非耕地狀態,請說明一下具體情況!”近日,寧國市紀委監委駐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紀檢監察組工作人員與該市農業農村局農田水利建設科負責人開展談心談話,進一步了解該市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情況。
寧國市紀委監委成立以“派駐組+協作區”為主體的專項監督檢查組,以信息化手段為突破口,借助“云”地圖精準確定督查區域關鍵點位,通過查閱資料、聽取匯報、實地走訪等方式,對各鄉鎮2021年以來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開展專項督查。
“以往我們對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進行實地走訪常依賴于當地工作人員的帶領,工作開展起來很盲目,現在使用‘云’手段,將‘被帶路’轉變成‘我指路’,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大提升,監督效果也得到明顯改善。”寧國市紀委監委駐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紀檢監察組副組長介紹,借助相關軟件能夠精準確定上圖入庫的高標準農田范圍內非耕地情況,為有效開展監督檢查工作提供很大便利。
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資金量大、涉及面廣、群眾關注度高。精準發現問題,監督才會有的放矢。
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加強與行業主管部門協同聯動,加強與巡視、審計、財會、司法等各類監督貫通協同,把監督“探頭”延伸到田間地頭。
靈璧縣紀委監委采用“派駐+鄉鎮紀委”模式,聚焦項目實施、農田管護及利用、專項資金管理使用、職能部門監管責任落實等情況,梳理項目建設廉政風險點,采取“聽查看訪”等多種方式,開展聯動監督、靠前監督,為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保駕護航。
懷遠縣紀委監委把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落實情況作為重要監督內容,整合縣、鄉、村三級力量開展嵌入式、調研式監督,嚴督實察,以查促改,確保實現“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的高標準糧食生產功能區目標。
此外,各級紀委監委還通過全面推行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信息平臺等方式,暢通拓展群眾舉報渠道。
郎溪縣紀委監委在高標準農田建設管理專項整治中充分依托信訪檢舉舉報平臺大數據分析,為監督檢查、審查調查、巡視巡察等工作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撐,從數據中查事查人,不斷提升監督執紀的效率和發現問題的能力。
滁州市南譙區紀委監委暢通信訪渠道,緊盯高標準農田建設投訴舉報,并利用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平臺,發揮群眾監督作用,在項目設計、招標、質量、驗收、資金等方面廣泛接受群眾監督、收集意見建議,及時分析研判,分類處置辦理。
堅持查改結合
管護好“飯碗田”
前不久,位于巢湖市烔煬鎮指南村境內,總面積1100畝的新建高標準農田項目已經掛網招標。“該項目建成后,項目區農業基礎設施和農村環境得到明顯改善,規模化種植將大大提高糧食生產能力,預計每年增產糧食300噸以上。”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此前,全省高標準農田建設管理情況專項審計反饋了個別鄉鎮存在種植核桃占用高標準農田的問題。巢湖市紀檢監察機關通過專題會商、召開工作調度會、開展現場督導等方式,“清單化”監督壓實地方黨委、政府主體責任和部門監管責任,督促及時查找審計反饋問題原因,細化整改時間表,通過及時補建高標準農田等方式,確保“良田糧用”。
堅持查改結合,標本兼治護“良田”、守民生。省紀委監委建立與省審計廳溝通會商、調研督導、督促整改、線索移送、調查問責等工作機制。協調省審計廳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管理專項審計,已覆蓋45個縣區,共發現問題1091個,已督促完成整改841個;移交問題線索23件,正在深入核查。如針對審計發現休寧縣4個高標準農田項目未按設計施工、偷工減料等問題,督促主管部門認真整改,追回資金68.9萬元,并對失職失責的縣農水局負責人余某某等2人立案審查。
省紀委監委還堅持辦案、整治同步推進,跟進省專項審計和群眾投訴反映問題督促整改,推動責任地區對賬銷號,切實讓群眾可感可及。截至目前,交辦重點問題383件,已整改銷號313件,推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368個。
高標準農田建設管理工作事關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需要久久為功、持續用力。省紀委監委督促省農業農村廳會同財政、發展改革等七部門制定《關于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質量監管的意見》《安徽省農業農村領域工程招投標管理辦法》,統一建設規程、示范文本、驗收標準,扎牢制度籠子,督促相關責任單位嚴格落實管護責任,持續鞏固高標準農田建設成效。(本報記者 李明杰 本報通訊員 張 夢)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