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在工作中能得到組織的包容和村民的支持,讓我深受感動!新的一年,我一定會繼續努力,不辜負組織和群眾的信任!”近日,寧國市紀委監委聯合該市萬家鄉紀委,對萬家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黃某某進行了回訪。此前,黃某某在推進民生工程、服務群眾過程中出現了細微失誤和偏差。市紀委監委在核查中發現,黃某某的行為尊重群眾意愿,且未造成不良影響和后果,符合容錯情形,遂決定對其從輕處理,予以談話提醒。這樣的處理方式,也讓黃某某和當地村民感到十分暖心。
近年來,該市深化落實“三個區分開來”要求,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寬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別是改革創新中的失誤,旗幟鮮明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大力營造支持改革、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允許試錯的干事創業良好氛圍。
把握政策界限,精準“界錯”。該市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三個區分開來”重要要求,深入領會和準確把握中央和省委有關要求,在扎實開展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實際出臺《宣城市黨政干部容錯糾錯辦法(試行)》,明確“可容”的12種具體情形,包括改革創新中出現失誤錯誤、應急處突和解決復雜矛盾中出現失誤錯誤等,保護改革者、鼓勵探索者、寬容失誤者、糾正偏差者。同時,設定“可容”的6項前提條件,區分“為公”與“為私”、厘清“敢為”與“亂為”、辨別“失誤”與“失職”,確保容錯在紀律紅線、法律底線內進行。2021年以來,已為55名受到不實舉報的干部進行澄清正名。
厘清程序責任,規范“容錯”。圍繞“錯由誰來認定”“認定錯誤怎么操作”等關鍵問題,逐一明確容錯糾錯的認定單位、認定程序、認定責任等,細化容錯糾錯申請、核實、認定、反饋等4個方面的工作程序,增強容錯糾錯工作的程序性和可操作性。構建黨委(黨組)統一領導,紀檢監察機關、組織部門通力合作,巡察、審計、信訪等部門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明確黨委(黨組)總攬全局、協調各方,負責執紀問責和容錯糾錯的全面領導,推動執紀問責與容錯糾錯相互融合,防范容錯糾錯過度與不及的風險。紀檢監察機關嚴格監督執紀、把握政策界限,合理容錯、及時糾錯,消除干部的思想顧慮。組織部門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及時調整“為官不為”的干部,激勵擔當作為的干部。近三年來,該市已對11名干部開展容錯糾錯。
強化管理監督,從嚴“防錯”。堅持嚴的基調不動搖,把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風、管紀律統一起來,打好從嚴管理監督“預防針”。嚴格落實談心談話、提醒函詢誡勉等制度,定期開展干部日常細微管理監督民主測評,針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糾正處理。制定市管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風險防范提示實施辦法,聚焦“關鍵少數”,強化對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領域和重要崗位的監督管理。充分發揮干部監督工作聯席會議作用,深化部門間監督貫通協同、信息溝通共享,每季度進行分析研判,持續強化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經常性監督。(宣城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