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廉’字剪紙寓意著節儉和廉潔,我們在剪廉紙的過程也是知廉、崇廉和倡廉的過程。”這是近日銅陵市義安區供電公司開展“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巧剪廉字和潤清風”廉潔教育主題活動的一幕。
“廉”花紙上裁,清風“剪”中來,一張張紅紙在一雙雙巧手下變換成一幅幅“廉”作品,這是義安區創新豐富廉潔文化載體與形式的一個縮影。為推動新時代廉潔文化走深走實,該區充分挖掘民間傳統文化資源,將傳統藝術形式與廉潔教育相結合,讓廣大黨員干部在欣賞藝術魅力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接受廉潔教育。
民俗活動為媒,廉潔文化入心。前不久,“手繪廉扇話廉潔 清風徐來沐廉風”活動在該區五松鎮荷花塘社區拉開了帷幕,繽紛美麗的廉潔扇精彩亮相,折扇扇出的不僅是涼爽微風,更是清廉之風。順安鎮丹鳳社區也創新開展了“共包廉心粽 清正過廉節”主題活動,將“廉”味傳至千家萬戶,充分營造人人愛廉、家家思廉、社會倡廉的節日氛圍。
清脆的竹板聲、歡快的說唱在老洲鄉鄉村大舞臺上回蕩,“打竹板、響叮當,今天不把別的講,專把‘監督一點通’來宣揚,來宣揚……”這是老洲鄉年輕干部為臺下村民獻上的《“監督一點通”快板說》。用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方式宣傳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平臺是什么、為什么、怎么用,將紀檢工作融入民俗文化中,讓人耳目一新。
此外,義安區注重從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推進廉潔文化互融互通,從竹馬燈、牛歌、大鼓書等本土文化中凝練“廉”主題,精心創作《關公解皇嫂》《廉潔自律心陽光》等一批多題材、接地氣的廉潔文化民俗作品。
“下一步,我們將積極探索清廉文化的傳播機制,廣泛挖掘本地民俗特色,將清廉元素注入傳統節慶和民俗活動,使之成為廉潔文化有效載體,營造全社會以清為美、以廉為榮的良好社會環境。”義安區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銅陵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