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安徽歷史積淀深厚,蘊含的廉潔文化資源燦若繁星。據統計,全省共有廉潔文物153個,先后涌現皋陶、管仲、包拯等廉潔人物193位,廉政典籍故事85個。安徽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立足本地實際,用好用活本地文化資源,從優秀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提煉廉潔元素,打造廉潔文化品牌陣地,讓崇廉尚廉在江淮大地蔚然成風。
合肥巢湖渡江戰役紀念館中的勝利塔。
含山縣紀委監委邀請剪紙非遺傳承人帶領年輕干部開展廉潔剪紙活動。歐宗濤/攝
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尚公尚廉”的精神境界。深入挖掘傳統文化中的廉潔元素,從歷史文獻、文化經典、文物古跡、民間故事中提煉廉潔思想,緊密結合全面從嚴治黨新形勢進行闡釋,涵養黨員干部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合肥市紀委監委制定《包公清廉文化系列品牌建設計劃》,深度挖掘包公廉政事跡,并聯合中國曲協舉辦7屆“包公杯”全國反腐倡廉曲藝作品征集展演活動。作為“不越雷池”典故發生地,望江縣紀委監委以雷池碑、清風亭、廉潔長廊為載體,把“不越雷池”故事、先賢傳世楹聯等融入自然景觀,精心打造古雷池廉潔文化教育基地。
廣德市紀委監委組織黨員干部赴該市柏墊鎮英烈山紀念館開展廉潔教育,在紅色故事中汲取勤廉力量,淬煉黨性修養。胡六青/攝
宣城市宣州區黨員干部在向陽烈士陵園廉政教育基地開展“緬懷革命先烈,傳承向陽精神”主題教育活動。貢玲/攝
用革命文化淬煉“無私無我”的高尚品格。深入實施紅色基因傳承工程,充分運用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等紅色資源,引導黨員干部學習傳承革命先輩的廉潔風范。六安市紀委監委深入挖掘革命先烈的廉潔故事、開國將軍的紅色家風,以創建示范點、講廉潔故事、評選文化標識等方式,全力打造“清風廉語六安紅”紅廉文化品牌。銅陵市紀委監委依托渡江戰役銅陵第一船、渡江戰役中線指揮部舊址等紅色資源,推出銅都“紅廉”教育精品線路,組織開展紅色廉潔文化專題展覽等活動。
望江縣紀委監委利用挑花技藝展現廉潔文化,創作了《拿人錢手必短》《百姓心中有盞燈》《廉政三字經》等一系列挑花作品。圖為該縣皖江學院學生在學習挑花技藝。 江嬋娟/攝
太湖縣紀委監委深入挖掘本地歷史資源,創作黃梅廉政小戲《“六大人”還鄉》在基層單位巡回展演。 方清山/攝
線上線下同步發力,提升廉潔文化陣地覆蓋面影響力。“線下”,全省建成廉潔教育基地151個,廉潔文化廣場287座,廉潔書屋、長廊、專列等其他廉潔文化場所1458處,省紀委監委歷時2年精心打造省黨風廉政教育館。黃山市紀委監委把當地清官廉吏和名人賢達的故居、故地等串珠成線,整合推出多條“清風之旅”精品旅游路線,作為廉潔文化建設的特色陣地?!熬€上”,省紀委監委在新媒體平臺開辟專欄發布懺悔錄、案例剖析和勤廉榜樣事跡,組織研發學習教育平臺,開展黨紀法規知識線上學習測試、知識競答等,全省70萬余名黨員干部及公職人員完成平臺注冊,260多萬人次參加學習教育。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