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巡察期間,我們直接深入田間地頭,不打招呼、不定路線,實打實訪民意,面對面問實情,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切實解決群眾關心關切的問題。”亳州市譙城區委巡察辦負責人說到。
近年來,亳州市譙城區委巡察機構堅持有形覆蓋和有效覆蓋相統一,著力發現和推動解決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和不正之風。
巡前互通,實現資源互通。匯總區委組織部、區委宣傳部、區審計局等單位通報材料,通過與鄉鎮紀檢監察協作區提前研判,初步了解村、社區政治生態基本情況,以及群眾反映及關注的重點事和重點人,找準巡察監督的“穴位”。同時,通過協作區“清風播報”欄目,將巡察事宜宣傳到千家萬戶,提高群眾知曉率、參與度。
巡中聯動,促進效力疊加。巡察組入駐協作區后,第一時間與協作區溝通協商,聽取被巡察黨組織及黨員干部信訪舉報、立案調查等情況,明確巡察重點對象和重點內容,綜合運用多種方式開展巡察工作。通過走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了解群眾所需所盼,掌握最真實的第一手資料。
巡后聚力,推動整改落實。巡察組形成問題清單,同步移交協作區和被巡察黨組織,做到巡后“一本賬”。協作區作為“不走的巡察組”,壓緊壓實村、社區整改責任,督促推動問題整改。區委巡察工作領導小組適時組織開展檢查評估,對被巡察黨組織的整改情況進行檢查督查,對整改不徹底的、新發現的問題同時反饋給被巡察黨組織和協作區。
“我們在巡察村、社區期間,緊緊圍繞‘三個聚焦’監督重點,深入農村一線體察民情、傾聽呼聲,充分發揮黨內監督利劍和聯系群眾紐帶作用,不斷厚植黨的執政基礎。”區委巡察工作領導小組相關負責人表示。(亳州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