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受命之日忘其家,臨陣之際忘其親,擊鼓之時忘其身……在家人眼中他很‘鐵石心腸’,卻是同事眼中‘初心無悔譜忠誠’的斗士……”近日,六安市霍山縣紀委監委第三季度道德講堂如期而至,該縣紀委年輕干部正在聲情并茂地宣講先進工作者的感人事跡。
近年來,該縣紀委監委立足本土特色,挖掘傳統文化、紅色文化中的廉潔元素,探索“紅色教育+警示教育+家風教育”同頻共振模式,創新舉措讓廉政教育更入腦入心。通過不斷強化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礎性工程,繪就多彩的“南岳清風畫卷”。
勾勒“陣地”輪廓。打造廉潔文化陣地前要先起稿,重彩落墨后很難改動,所以謀劃時要求精細準確、筆筆肯定。案例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該縣紀委監委依托廉政教育基地和紅廉文化示范基地兩大教育陣地,及時更新豐富基地內容,不斷增強警示性和威懾力。用好用活身邊案例,5年來,累計通報曝光典型案例84起,編印發放警示教育讀本8期2000余冊,組織庭審旁聽6次,拍攝制作警示教育片2部,取材均來自本地案例,組織觀看195場次6860人次,引導黨員干部把思想認識和警示教育轉化為廉潔自律的工作實踐。
暈染“家風”底色。良好的家風建設是筑牢反腐倡廉防線的基礎。整理縣域“愛國”人物事跡,撰寫《好家風》等書籍,拍攝《查茂德家書》紅廉微視頻、邵必貴“我的永世傳家寶”系列微視頻3集,在抖音平臺瀏覽量達到幾十萬次,帶來了積極的社會效應。整合婦聯、學校等多方資源,定期開展廉潔家訪、廉潔座談,今年與縣婦聯聯合開展“南岳清風潤萬家”家庭助廉立德活動,號召廣大紀檢干部爭當家風建設的推動者、踐行者和示范者,該縣萬余名黨員干部及家屬簽訂家庭助廉承諾書。組織各中小學校開展“小手拉大手,共樹廉潔家風”活動,發動孩子爭做家庭廉潔監督員,構建了單位、家屬、子女“三位一體”的倡廉模式,推動廉潔教育融入家庭生活日常。
敷染“紅廉”表色。霍山是紅色沃土,紅色血脈賡續至今。該縣紀委監委深入挖掘、梳理革命前輩的廉潔故事、歌謠13個,提煉本地紅色文化中的廉潔元素,著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南岳清風”廉潔文化品牌。不斷創新宣傳方式,在建黨100周年時期,制作“我為建黨100周年喝彩”主題快閃視頻、打造主城區“百米紅廉文化墻”;依托優秀傳統文化資源,陸續打造出快板書《廉政新談》、器樂合奏《映山紅》、廉政腰鼓《永唱中國夢》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文化劇目,充分發揮其滋養、浸潤、熏陶作用。
“近年來,我們“大膽落墨、細心收拾”,在運用各類廉政教育方式的同時,不斷創新廉潔文化教育活動,先后組織開展了廉政宣講團專題宣講黨課、青年夜校、道德講堂等活動,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從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黨性覺悟,切實增強“不想腐”的思想自覺,用實際行動繪制精品廉潔文化畫卷。”該縣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六安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