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核實種植面積、詢問補貼資金、查驗到賬金額、校驗申領資料……近日,界首市紀委監委派駐農業農村局紀檢監察組聯合駐在部門,針對2022年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資金發放到位情況,對照全市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名冊清單,奔赴各鄉鎮田間地頭開展專項監督檢查。
“大哥,今年的紅薯長勢怎么樣啊?國家對種糧農民發放補貼資金,你收到多少補貼啊?”在界首市泉陽鎮胡集村豐絮種植基地,督查組工作人員認真地詢問基地負責人蘇艷斌。
“我實際種糧面積是3005畝,應該發放補貼資金63000余元,昨天已經足額發放到我的惠農‘一卡通’賬戶,現在政府的惠農政策越來越好,我們種糧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了……”蘇艷斌高興地介紹,“我抓緊時間購買肥料,修整田塊、改良土壤,今年的增產增收大有希望。”
日前,中央下發種糧財政補貼200億元,向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補貼,緩解因農資價格上漲帶來的種糧增值影響。為確保種糧補貼足額精準發放到位,界首市紀委監委立足“監督的再監督”的職能定位,充分發揮派駐監督“探頭”作用,聯合市農業農村局、市財政局對全市各鄉鎮開展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工作專項督查。
“請先介紹一下你們村種糧補貼申報、認定工作是如何開展的?”“請提供資金發放臺賬、發放明細和人員信息。”派駐市政辦紀檢監察組在邴集鄉督導時,細致詢問村兩委有關補貼資金發放事項。
此次督查,重點對照各鄉鎮上報的種植糧食作物名冊清單,詳細了解一次性種糧補貼政策宣傳是否到位,核對農戶申報面積是否屬實,公示日期是否合規,匯總數據是否有紕漏等,對種糧補貼申報階段各環節進行“全鏈條”督查,嚴把種糧補貼發放“第一關”。
除此之外,為暢通種糧補貼發放“最后一公里”,該市紀委監委還緊盯惠農補貼“一卡通”系統管理、補貼金額核定、資金到賬情況和具辦人員的規范操作等權力運行的關鍵點,重點查看是否存在發放遲緩、非卡發放、貪污冒領等問題,通過比對人員基本信息、應發補貼金額和銀行卡信息等,摸清“錢從哪來”“發到哪去”“發了多少”,全面核實“人、卡、錢”明細賬,堅決杜絕“跑冒滴漏”現象發生,同時,圍繞督查中發現的薄弱環節和問題提出對策和整改建議。截至目前,共發現問題8個,提出意見建議10條。
“惠民惠農資金的及時規范發放,不僅關系到中央政策是否能在基層一線落實落地,更是關系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紀檢監察必須主動作為,靠前監督,全程跟進,讓每一分惠民利民資金都用在群眾身上。”界首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目前,界首市已通過惠農“一卡通”賬戶將應發種糧補貼全部如數發放完畢。(阜陽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