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披荊斬棘,砥礪前行。過去五年,是蕪湖發展史上不平凡的五年,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目標順利實現,全市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風雨兼程,永葆初心。全市各級黨組織和紀檢監察組織以永遠在路上的政治自覺,堅定不移落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持續凈化優化政治生態,全面從嚴治黨引領保障作用充分彰顯。
紀檢監察工作是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保障。市第十次黨代會以來,在省紀委監委和市委堅強領導下,十屆市紀委和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持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和嚴的主基調,堅持高質量發展主題主線,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紀檢監察工作部署要求,全面履行黨章和憲法賦予的莊嚴職責,全面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體制機制建設,全市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不斷取得新戰果、新效果,開創了新局面。
圍繞“兩個維護”凈化政治生態
強化政治監督是凈化政治生態的第一要義。“過去五年,我們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具體化常態化推進政治監督,在經濟社會發展、疫情防控、防汛救災等大戰大考中聞令而動、既督又戰,推動了紀檢監察工作不斷進步”,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紀檢監察工作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和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全市紀檢監察機關聚焦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等重點工作開展監督檢查,確保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在蕪湖貫徹落實。
嚴明政治紀律,嚴守政治規矩是涵養良好政治環境的源頭。市紀委監委一方面把肅清陳樹隆、楊敬農遺毒遺風遺痕,修復政治生態作為蕪湖最緊迫的政治任務,協助市委開展“六清六提升”專項行動,推進政治生態建設三年提升行動;另一方面推動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全市對97名違反政治紀律干部給予黨紀政務處分,其中縣處級干部14人。
督而能改是紀檢監察工作取得實效的關鍵。針對巡視反饋問題,市紀委監委緊盯不放、強化監督,推動加快整改。十屆安徽省委第五輪巡視反饋,蕪湖市安置房房產證辦理工作中出現辦證率低下、行政效率不高等“辦證難”問題。市紀委監委通過實地查看、現場訪談、查閱臺賬、個別談話等方式“四不兩直”開展檢查,壓實主體責任、監管責任,使得日辦件數顯著提升;“舉一反三”協助市委開展十屆省委巡視反饋問題“大起底、改到位、建機制”專項行動,推動土地出讓金追繳和公租房空置、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民生事業發展滯后等一批歷史遺留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風清則氣正,氣正則心齊,心齊則事成。在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全市政治生態明顯好轉,干事創業環境顯著提升。
將反腐敗斗爭進行到底
始終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全面鞏固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局面。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處置問題線索22513件;立案審查調查6689件,其中縣處級干部102件;給予黨紀政務處分6201人,其中縣處級干部98人;移送檢察機關162人。
賈暉、楊志恒、沈詩林、何思忠、殷立明等嚴重違紀違法案件的發生提醒我們,反腐敗斗爭永遠在路上。市紀委監委加大工程建設、國企、醫療、教育等領域反腐敗力度,協力推進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持續推進人防系統專項治理,開展基層招投標領域專項治理。
其中,對政法系統黨員干部立案審查調查70件,給予黨紀政務處分47人,嚴肅查辦姜杰等一批執法犯法典型案件。在人防系統深挖細查汪良等腐敗問題,督促立改廢制度63項,追繳易地建設費1.08億元。摸排各鎮街使用政府性資金招標采購類項目1.4萬個,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21人。
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長效機制必須扎實做好查辦案件“后半篇文章”。市紀委監委堅持嚴懲腐敗和嚴密制度、嚴格要求、嚴肅教育緊密結合,深挖案件背后的體制機制制度等深層次問題。建于市委黨校內的蕪湖市反腐倡廉教育館,通過廉思立德、明法立制、貪亡廉興、正風民俗等板塊內容,為盛世鳴警鐘,為時代舉鏡鑒,共接待參觀單位2436批次、參觀人員6.33萬人次。
市紀委監委還結合“講重作”“講嚴立”“三個以案”等警示教育,編發《嚴重違紀違法黨員領導干部懺悔錄選編》等6本警示教育讀本,拍攝《守正護初心 亮劍肅貪腐》等5部警示教育片,引導黨員干部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
馳而不息反腐敗,鍥而不舍轉作風。市紀委監委協助市委堅決打好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攻堅戰持久戰,開展大調研大排查大整改和“嚴規矩、強監督、轉作風”集中整治專項行動。緊盯民生保障、政務服務等重點領域,開展“庸懶散浮拖”作風問題專項整治,對“不用心、不擔當、不作為、慢作為、假作為、亂作為”問題嚴肅精準規范執紀問責。全市共查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413起,批評教育幫助和處理540人,其中給予黨紀政務處分300人。
彰顯巡察“利劍”鋒芒
高質量推進巡察全覆蓋。按照“一辦四組”成立巡察機構,優化巡察力量配備。組織開展十一輪對167個黨組織常規巡察及巡察“回頭看”,在全省率先實現市本級巡察全覆蓋,縣市區、村(居)延伸巡察全覆蓋進度均達到100%。創新開展7輪對縣市區所轄181個黨組織提級交叉巡察,對教育、醫療、法院、國企等重點領域開展上下聯動巡察,有效破解熟人社會監督難題,不斷提高巡察全覆蓋質量。十屆市委巡察共發現問題2470個,移交問題線索1125件,立案審查調查211件,給予黨紀政務處分260人,移送檢察機關7人。
推進巡察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加強巡察監督與其他監督貫通融合,建立健全市委巡察機構與市紀委監委有關部門協作配合機制,與審計等九部門分別建立“先審后巡、巡審同步”等協作配合機制。壓實巡察整改主體責任,推動各級領導班子成員履行“一崗雙責”,建立巡察整改工作成效評估機制,開展十屆市委巡察反饋問題“大起底、改到位、建機制”專項行動,巡察整改完成率達到97.5%,督促制定完善制度3337項,收繳違紀款4425萬元,挽回直接經濟損失3億余元。
打通正風反腐“最后一公里”
全面從嚴治黨必須向群眾身邊、基層一線延伸。市紀委監委通過梳理制定基層“小微權力”清單的方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小微權力”運行監督制約機制。如編印一份村級“小微權力”操作手冊,通過學習培訓、知識競賽和問卷測試等多種方式,使廣大鎮村干部對“小微權力”清單內容做到全面知曉、熟練掌握。只要是辦事群眾問到的問題,鎮村干部無論是否分管,都要做到“有問即答、有問必答”。
各縣市區紀委監委還整合設立31個紀檢監察協作區,向所有鎮街依法派出監察辦公室并賦予部分監察權。強化村級監督力量,配齊配強村級紀檢委員,發揮村(居)務監督委員會作用;同時充分運用互聯網思維,通過網絡終端實現線上線下同步監督,有力推進基層權力公開,強化基層腐敗治理。
持續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絕不手軟。市紀委監委聚焦執法司法、養老社保等重點領域和惠農財政補貼資金管理、定點醫療機構違法違規等突出問題跟進監督,切實解決民生領域侵害群眾利益問題,并持續開展扶貧領域專項治理,從嚴查處貪污侵占、吃拿卡要、優親厚友等違紀違法問題。
五年來,全市共查處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2087起,批評教育幫助和處理2925人,其中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866人。強力推進掃黑除惡監督執紀問責,完善“打傘破網”長效機制,專項行動期間共查處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問題225起,批評教育幫助和處理307人,其中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93人,移送檢察機關45人。
加大對權力運行的制約監督
讓權力在陽光中運行,在規范中運轉。市紀委監委著力做實做細近距離監督,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并綜合運用專項檢查、談心談話、下沉調研、參加民主生活會等方式,發揮檢舉舉報平臺、黨風廉政意見回復等機制作用,抓實日常監督。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接收信訪舉報15504件(次),其中檢舉控告類7695件(次)。市紀委監委回復黨風廉政意見2674人次,對25名人選提出暫緩或不宜使用意見,保證干部選用風清氣正。
全市著力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提升規范化法治化水平。認真貫徹憲法、監察法等法律,落實監督執紀工作規則、監督執法工作規定等法規制度,主動對接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推動執紀執法貫通、有效銜接司法。
扎實推進紀檢監察派駐機構改革。市本級設立22個派駐紀檢監察組和5個派出紀檢監察工作委員會并賦予部分監察權,實現黨和國家機關派駐監督全覆蓋,健全派駐機構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市紀委監委派駐(出)機構和市屬企業、市屬高校紀委共處置問題線索1510件,立案審查調查491件,給予黨紀政務處分450人。
著力加強紀檢監察干部隊伍建設,提升政治能力和紀法能力,加強執紀執法權監督約束。市紀委監委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引導紀檢監察干部守初心、擔使命,做到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五年來,經過全市上下共同努力,蕪湖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一以貫之、深入發展,全面從嚴治黨戰略性成果日益顯現,風清氣正的黨內政治生態初步形成,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逐步提升,經濟社會發展的環境持續優化。未來,蕪湖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將繼續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一刻不停歇地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為全市順利實現“十四五”發展目標任務更好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為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設人民城市,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蕪湖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蕪湖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