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省第十次黨代會以來,我省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動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落地開花”——
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居民收入不斷增加,吃得更健康,出行更方便,精神文化生活更豐富……省第十次黨代會以來,我省始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共同富裕方向,歷史性地解決絕對貧困問題,在群眾關心的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取得重要進步,公共服務供給水平持續提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正越來越多地得以實現。
全面小康不落一人 鄉村振興接續推進
初秋時節,天朗氣清。從空中俯瞰位于青陽縣新河鎮的漁光互補光伏電站,鱗次櫛比的光伏板如一塊塊黑色鱗片,鑲嵌在綠地間、魚塘上。“這片地租給陽光新能源建光伏電站,一年租金50多萬元,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光伏板日常維護還能給村里帶來10多個就業崗位。 ”新河鎮烏龍村村委會主任楊乘波介紹,水上發電、水下養殖的漁光互補復合產業模式,成為當地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促進增收的新路子。
從奮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安徽走過了一段彪炳史冊的非凡歷程。省第十次黨代會召開的2016年,正是脫貧攻堅的首戰之年。從產業政策支持到就業扶貧,從基礎設施建設到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供給……其后數年,全省上下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最大民生工程,擺在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以赴苦干實干。
484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3000個貧困村全部出列,20個國家級和11個省級貧困縣全部摘帽,大別山等革命老區、皖北地區和沿淮行蓄洪區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徹底解決,貧困群眾全部實現不愁吃不愁穿,全面實現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和飲水安全有保障……安徽圓滿完成了向黨中央、國務院簽訂的脫貧責任書目標任務,交出了脫貧攻堅的高質量答卷,踐行共享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今年以來,我省出臺政策舉措,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過渡期內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持續改善脫貧地區發展條件和群眾生活。實施脫貧地區“四帶一自”特色種養業提升行動,推動消費幫扶提檔升級,在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積極推廣以工代賑,帶動更多脫貧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就業增收……一系列有力舉措,持續強化提升脫貧地區和脫貧人口的脫貧技能和內生動力,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夯筑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民生工程滾動實施 傾力解決“急難愁盼”
“我們山里人靠采摘茶葉和香菇木耳等土特產掙錢。自從路通了,商販開車上門收購山貨,去年我家僅茶葉一項就賣了1萬多元。 ”最近這段時間,石臺縣橫渡鎮歷壩村橫山組村民汪向陽在忙著裝修自家新蓋的3層樓房,心情特別舒暢。他告訴記者,“四好農村路”民生工程的實施,讓地處深山的橫山組有了直通山外的水泥路,公交車開到了家門口,不僅交通方便了,致富道路也更通暢。
通過項目化手段、工程化措施解決群眾反映最強烈、最突出、最緊迫的民生問題,是我省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特色做法。省第十次黨代會以來,我省聚焦民生痛點、難點,優化調整民生工程項目,推動項目選擇科學化、資金保障多元化、過程管控常態化、建后管養長效化、結果考核精準化,進一步提升民生工程質量和效果,社會影響力、美譽度和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
以農村供水保障為例,隨著相關民生工程項目的實施,截至2020年底,全省累計建成農村集中供水工程8671處,全省農村集中供水率達95%,自來水普及率達89%,規模化供水覆蓋人口比例達85%。從喝上自來水到喝上安全的自來水,再到喝上優質水、享受好服務,群眾“用水幸福指數”越來越高。
今年以來,我省加快民生工程目標任務部署、加強滯后項目調度、加力政策宣傳引導。截至7月底,全省各級財政累計撥付民生工程資金1073.3億元,超序時進度33個百分點。強有力的投入,有力保障了民生工程的順利實施。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農村危房改造、農村公路提質改造、農村飲水工程養護等工程類項目完成率都達到年度任務的80%左右。完成養老保險待遇發放84億元,低保、五保、特困供養或各類救助資金支付108億元,完成率為100%,越來越多的群眾感受到民生保障的“安徽溫度”。
千方百計穩住就業 百姓“飯碗”端得更牢
“戎耀”歸皖,就業起航。眼下,2021年全省退役軍人網絡招聘月活動正在舉行。這場由退役軍人事務部門和人社部門共同舉辦的活動,為期1個月,以有就業意愿的自主就業退役軍人、就業困難退役軍人為重點,同時服務各類求職群體。 2100余家企業參加了線上招聘活動,6.5萬余個就業崗位優先向退役軍人開放。
就業是民生之本、財富之源。省第十次黨代會以來,面對國內外環境復雜多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各種挑戰,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我省堅持把穩就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認真落實就業優先政策,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促進機制,讓百姓的“飯碗”端得更踏實。
得益于全方位政策支持,我省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去年,我省出臺《穩就業(保居民就業)工作方案》,采取一系列有力舉措,切實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保障,幫扶困難群體就業,千方百計穩住就業基本盤。扎實做好長江禁捕退捕漁民安置保障工作,截至2020年底,全省退捕漁民轉產就業率97.8%、參保率100%。社保補貼、崗位補貼等政策更加完善,每年惠及百萬人次勞動者。今年上半年,全省城鎮新增就業35.5萬人,同比增長6%,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56.4%。
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保障服務能力顯著提升。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全面實施,基金實現省級統收統支。建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穩妥實施,職業年金實現投資運營。2021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方案已于近期出臺,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繼續增加,總體上調4.5%。
“飯碗”端得牢,收入節節高。今年上半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69元,比上年同期實際增長13.6%。就業總體穩定,收入持續增加,群眾生活品質越來越高,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記者 汪國梁)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