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我們從‘病人基本信息、住院出院時間、報銷比例、統籌支付金額’四個維度搭建算法模型,通過大數據比對發現,有的患者長時間連續性住院治療,有的患者報銷比例畸高,有的住院患者預留電話重復有虛假住院嫌疑……”這是滁州市紀委監委信息技術室工作人員在醫保基金專項監督組反饋數據比對結果時發言的一幕。
今年以來,滁州市紀委監委深刻吸取阜陽太和醫療機構騙保事件教訓,深化大數據、“互聯網+”等科技手段運用,為醫保基金專項監督插上“科技翅膀”,精準發現問題,智能分析研判。
在深入梳理分析太和醫療機構騙保事件的具體表現的基礎上,與醫保、財政、民政、市場監管等部門密切協作,通過大數據、云分析等技術手段搭建“醫療領域專項監督”算法模型,清洗整理、碰撞比對數據17多萬條,梳理疑點5大類200多個,為專項督查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互聯網、大數據給監督工作帶來的影響是深刻的、多方面的。我們將以新理念為引領,主動作為,加強信息技術與監督執紀工作的深度融合,建立大數據監管平臺,深化運用住建、房產、銀行、社保等大數據比對應用,主動前移監督關口,用科技手段推動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滁州市紀委監委信息技術室負責人表示。(滁州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