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春秋時期,管仲因幫助公子糾與齊桓公爭奪王位失敗,被齊桓公派人用囚車從魯國押往齊國。時值盛夏,在烈日的炙烤下,走到一個叫綺烏的地方,管仲感到饑渴難耐,便向當地守衛人員討點水和食物。那個守衛對管仲非常尊敬,親自提著美酒佳肴,跪著送到管仲面前。
管仲吃飯時,那人偷偷對管仲說:“假如齊國國君不殺你,反而重用你,你將來用什么報答我呢?”管仲說:“我如果幸而不死還被齊王重用,我將拔擢有道德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評定有功勞的人,但也要提防那些向我獻媚想撈取私利的人。別的我還有什么來報答你呢?”守衛碰了個釘子,悻悻地走開了。(《韓非子·外儲說·左下》)
管仲被稱為“春秋第一賢相”,孔子曾贊頌他“微管仲,吾其披發左衽矣”。從上面的這個小故事就可以看出,管仲的可貴之處在于,雖然身為囚徒、生死未卜,卻仍保持高度的做人原則,不為人情所左右,實在令人欽佩。
人生天地之間孰能無情,中國人歷來很看重人情,“受人點水之恩,定當涌泉相報”是做人的古訓。但對別人的“恩情”該怎么個報法,不僅是對今日黨員干部的重大考驗,即使是古代的官員們也不是沒有講究的,管仲“不報私恩”就很值得我們思考。
歷史和現實反復證明,“人情”的對立面是“公道”。俗諺云:“公道人情兩是非,人情公道最難為。依了公道人情失,順了人情公道虧。”這就告誠人們,某些領導干部如果太看重“私情”,在對待一些人和事的處理上,就難免要失去“公道”,難免要步入歧途。
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大者如前些年被曝光的拉幫結派腐敗案件,肇因就是少數黨員干部組織意識淡漠,整天琢磨著拉關系、找門路,分析該同誰搞搞關系、套套近乎,看看能抱上誰的大腿,拉山頭、搞幫派,把組織拋在一邊,搞錯了感恩對象。
小者如近幾年查辦的很多“一人貪腐,全家入獄”式職務犯罪案件,也是一些官員覺得自己夙夜在公,內心對家人深感虧欠、愧疚,就想用手中的權力來“彌補”一下。于是老婆孩子甚至侄子外甥秘書司機一起上陣,盤根錯節,沆瀣一氣,搞利益輸送,造成塌方式腐敗、系統性腐敗、封閉式權錢交易、共腐關系圈的怪現象。
這些想報“私恩”的官員,最終的結果不僅“恩情”沒報成,還牽連一大堆人鋃鐺入獄,更是給黨和政府抹黑,自己也被刻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永難翻身。
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我們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是為黨和人民做事用的。”感恩是美德,是共產黨人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但是公恩、私情不可混為一談。
黨員尤其是領導干部應該永遠銘記,自己的一切都來自黨和人民,要“報恩”的對象首先是黨和人民,而不是某些個人。如果忘記了這些而妄談“報恩”,就是搞錯了對象,其結果定是貽禍無窮。(泗縣紀委監委 劉站)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