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一個支部就是一個戰斗堡壘。2020年8月,重慶遭遇歷史罕見特大洪水過境。武警重慶總隊執勤第一支隊迅速出動人員,擔負清淤任務,幫助受災群眾轉移物資。(圖片來源:人民視覺)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首要原則。黨的全面領導、黨的全部工作,要靠黨的堅強組織體系去實現。要使黨中央決策部署得到深入貫徹,必須充分發揮黨的嚴密組織體系的強大組織力、行動力、戰斗力,確保黨的組織體系上下貫通、執行有力。
黨的組織體系,是根據黨的綱領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組織起來的統一整體,有著使命追求的崇高性、組織隊伍的先進性、組織覆蓋的廣泛性、聯系群眾的緊密性、高度的組織紀律性,包括黨的中央組織、地方組織、基層組織。中國共產黨的嚴密的組織體系,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黨都不具有的強大優勢,是黨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堅強保證。
嚴密的組織體系,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優良傳統
早在無產階級政黨創建之初,馬克思、恩格斯就高度重視黨的嚴密組織體系的建設。由恩格斯起草、馬克思修改的《共產主義者同盟章程》明確規定,同盟的組織機構包括支部、區部、總區部、中央委員會和代表大會五個層級。中央委員會是同盟的權力機關,代表大會是同盟的立法機關。第一國際成立后,由馬克思起草的《國際工人協會共同章程》規定了國際工人協會的組織體系:全協會代表大會是協會最高權力機關,總委員會為執行機構,設主席、總書記和通訊書記,各國中央委員會稱為聯合委員會,下設分部、支部或小組。
列寧從俄國無產階級革命實際出發,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黨的嚴密組織體系建設的學說,他在《進一步,退兩步》中指出,“無產階級所以能夠成為而且必然會成為不可戰勝的力量,就是因為它根據馬克思主義原則形成的思想一致是用組織的物質統一來鞏固的”。列寧強調,黨既是工人階級最優秀的先進的有覺悟的部隊,又是有組織的部隊,具有嚴密的組織和統一的紀律,是由中央組織、地方組織和基層組織構成的統一體系。黨是統一意志、統一行動和統一紀律團結起來的戰斗組織,每一個黨員都必須參加黨的一個組織,執行黨的決議,遵守黨的紀律。黨的嚴密組織體系的統一物質力量鞏固了馬克思主義原則,確保了黨的理論能夠轉變為巨大的物質能量,從而實現了俄國革命的偉大勝利。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視嚴密組織體系的建設。《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明確規定,凡有黨員五人以上的地方,應成立委員會;不超過十人的地方委員會,應設書記一人;超過十人的應設財務委員、組織委員和宣傳委員各一人;超過三十人的,應從委員會的委員中選出一個執行委員會;地方委員會的財務、活動和政策應受中央執行委員會的監督。1927年,毛澤東領導了著名的“三灣改編”,提出要在紅軍隊伍中建立各級黨組織,將黨支部建在連上,連以上建立黨代表制度,黨的嚴密組織體系成功解決了對軍隊的領導權問題。1948年,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起草了《關于建立報告制度》,解決了一些中央局和分局的同志不向中央報告并請求指示的問題,使一切必須和可能集中的權力集中于中央,從而使黨的組織體系更加嚴密。1980年,鄧小平在《目前的形勢和任務》中強調,“個人必須服從組織,少數必須服從多數,下級必須服從上級,全黨必須服從中央。必須嚴格執行這幾條。否則,形成不了一個戰斗的集體,也就沒有資格當先鋒隊”。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多次強調,要抓好黨的組織體系建設。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提出的“以組織體系建設為重點”,就是對黨注重組織體系建設的優良傳統的繼承和創新,能夠確保黨的領導始終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最可靠的主心骨。
嚴密的組織體系,是黨的力量之源
黨的力量來自組織。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強調“以組織體系建設為重點”,這一組織體系包括黨的中央組織、地方組織、基層組織,其中地方黨委3200多個,黨組、工委14.5萬個,基層黨組織468.1萬個。黨的各級組織雖然地位和作用各有側重,但都承載著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重要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央和國家機關是“最初一公里”、地方黨委是“中間段”、基層黨組織是“最后一公里”,主要是從推動黨中央決策部署貫通各級組織來講的,根本上是為了以嚴密的組織體系來維護黨中央定于一尊、一錘定音的權威。中央和國家機關承擔著建設成為講政治、守紀律、負責任、有效率的模范機關的重要責任。地方黨委承擔著建設成為堅決聽從黨中央指揮、管理嚴格、監督有力、班子團結、風氣純正的堅強組織的重要責任。基層黨組織是黨的肌體的“神經末梢”,是黨的組織體系大廈的地基,承擔著發揮好戰斗堡壘作用的重要責任。
民主集中制是黨的根本組織制度和領導制度,是黨的嚴密組織體系優勢得以發揮的基礎。《中國共產黨章程》規定,黨是根據自己的綱領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組織起來的統一整體。不斷完善和發展的黨的民主集中制,最大程度地激發了黨的創造活力、維護了黨的團結統一,強化了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職能作用,使黨的各級組織堅持“四個服從”、做到“兩個維護”,確保了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
上下貫通的法規體系,是黨的嚴密組織體系的法治保障。新時代黨的組織體系建設,注重突出了黨的法規體系全面覆蓋。在中央組織建設方面,出臺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工作條例》。在地方組織建設方面,修訂了《中國共產黨地方委員會工作條例》,出臺了《中國共產黨黨組工作條例》《中國共產黨工作機關條例》等黨內法規。在基層組織建設方面,出臺《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中國共產黨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條例》等黨內法規。黨內嚴密的法規體系,使黨的各級組織能夠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嚴密的組織體系,是黨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堅強保證
進行偉大斗爭,必須以黨的嚴密的組織體系來凝聚起強大合力。全面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困難、解決重大矛盾,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最根本的保證是黨的領導。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爭中,中央到地方再到基層,都及時建立健全了戰時組織體系,全國33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直接參與,3900多萬名黨員、干部沖鋒在前、頑強拼搏,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作出了突出貢獻,充分彰顯了黨的強大組織優勢。只要黨堅持與一切影響黨的先進性、弱化黨的純潔性的問題作斗爭,大力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始終做到為了群眾、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就能把9100多萬名黨員、14億人民廣泛凝聚起來,形成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雄渾力量。
建設偉大工程,必須充分發揮黨的嚴密的組織體系的巨大優勢。勇于自我革命,從嚴管黨治黨,是我們黨最鮮明的品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黨一定要有新氣象新作為,關鍵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要開創新局面。黨的力量來自組織,黨自身建設所面臨的挑戰最終要靠各領域、各方面的黨組織去實現。通過加強黨的各級組織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嚴密體系建設,來清除一切侵蝕黨的健康肌體的病毒,堅持時刻不能脫離人民群眾、自覺接受人民監督,永遠不能驕傲自滿、始終艱苦奮斗,時刻防范糖衣炮彈、永葆政治本色,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
推進偉大事業,必須以黨的嚴密的組織體系為基本依托。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黨的領導直接表現為組織形態上的領導;離開了黨的組織,黨的一切領導、一切工作,就無所依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黨的組織建設,根本目的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堅強保證。黨的各級組織要不斷提高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始終把廣大人民群眾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把黨的領導落實到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各個方面,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實現偉大夢想,必須以黨的嚴密的組織體系來匯聚起磅礴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已經證明并將繼續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民族復興必然是空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根據馬克思主義建黨原則,塑造了一個信仰崇高、上下貫通的組織形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不斷增強各級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推動黨的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匯聚起全黨全國上下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2021年,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的開局之年。“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我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了新的發展變化。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必須充分發揮黨的嚴密組織體系的強大組織力、行動力、戰斗力,使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階段、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得到深入貫徹。(喬茂林 作者單位: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