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關鍵是依憲執政。”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是一切法律的“母法”,規定的是國家最根本、最重要的問題。但正因為如此,在部分黨員干部心目中,憲法距離他們日常的工作學習顯得有些遙不可及甚至是“虛無縹緲”,他們往往更熱衷于“部門法”的學習,對待憲法學習或淺嘗輒止或束之高閣,由此導致在“舉什么旗、走什么路、朝什么目標前進”等重大問題上產生困惑,出現“憲法工具主義”、“憲法虛無主義”等錯誤的思想,以至于“以權謀私、一權多用、小權大用”等權力異化現象頻發、多發。因此狠抓黨員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深入開展憲法學習,厚植憲法精神,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今天顯得尤為重要。
憲法學習是黨員干部正確“認”權的前提。黨員干部作為權力的實際行使者,干事創業首先就要解決:權力姓“公”還是姓“私”的問題。1954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此后,我國憲法雖歷經多次修正,但這一條卻始終不曾改變。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以明文規定的形式確立權力的來源與歸屬,就是從法理論層面上回答了“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就是以根本法的形式對權力姓“公”進行了蓋棺論定。由此可見,正是通過憲法的授權,各級黨員干部才掌握了大大小小的公權力,從這個意義上說,憲法其實就是一部授權法,只有先明確“權為民所授”,才能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憲法學習是黨員干部科學“用”權的基礎。吏不善,政雖善不行,在樹立正確的權力觀之后,首先就要解決如何科學“用”權的問題。在全面依法治國的今天,以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認識問題、解決問題已經成為全民的一種共識。作為具體政策的執行者、行政活動的參與者,各級黨員干部憲法素養的高低、憲法意識的強弱,直接影響了行政管理的效果,直接影響決定了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心中的權威和地位。因此,要實現權力從“姓”公到“為”公的轉變,要實現從“想”造福于民到“能”造福于民的升華,關鍵就看作為治國理政骨干的各級黨員干部能否科學“用”權,關鍵就看各級黨員干部能否深入學習領會憲法的根本原則與核心精神,關鍵就看各級黨員干部在處理各種問題和困難時,能否做到將憲法和法律作為考慮的首要因素。只有各級黨員干部帶頭認真學習貫徹憲法,始終堅持在憲法指導下履職用權,才能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憲法學習是提高黨員干部明辨是非能力的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員干部必須樹牢正確的是非觀,做到善于明辨是非、善于決斷選擇,始終保持鮮明的是非觀念和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今天,我們比歷史上的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但我們所面臨的風險挑戰也前所未有。從國際形勢看,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貧富分化、恐怖主義、安全威脅等問題層出不窮;從國內環境看,我國正處于改革的深水區,新舊矛盾集中凸顯,各種新事物、新困難層出不窮,其中不乏原則性、方向性、旗幟性問題。因此,如何能在錯綜復雜的形勢面前不自亂陣腳、迷失方向,如何能在全面深化改革攻堅期站穩黨和人民立場,關鍵就看各級黨員干部對憲法精神、憲法原則理解的深不深、透不透,關鍵就看能不能以社會主義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科學分析矛盾、解決矛盾。
治國者先受治于法,為政者須率先奉法。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只有各級黨員干部帶頭認真學習憲法,始終對憲法心存敬畏,堅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工作,自覺養成依法辦事、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習慣,才能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才能真正做到全面依法治國。(馮振東)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