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向敏中(949–1020),字常之,北宋開封(今河南開封市)人,《宋史》載其人“能刻厲自立,有大志,不屑貧窶”,太平興國五年(980年)中進士,時年三十一歲,可謂中年得志。
向敏中從宋太宗當朝時開始為官,以“明辯有才略,遇事敏速”聞名。至真宗當政時,他以“多智,曉民政,善處繁劇,慎于采拔,居大任三十年,時以重德目之,為人主所優禮”,堪稱一時賢材。
向敏中善于處理政務,處事果斷,但性情端厚,為人謹慎持重,寵辱不形于色。宋太宗年間,向敏中在大理寺(主管司法審判)任職。當時那里有一個潛規則,一旦沒收了贓物,總要分給執法的官員。向敏中堅守為官做人底線“獨不取”,同僚看他這樣礙于面子也不好伸手,但這無疑也觸犯了某些人的既得利益,敏中因此受到他們的排擠譏議,最終離開京城到地方任職。
向敏中任廣州知州期間還兼任市舶使,管理對外貿易事務。這在別人眼中是極有油水的肥差,此前擔任此職的官員大多涉嫌貪腐。對這個易于滋生腐敗的環境,向敏中提早作了防備。上任前,他提前準備好了所用財物,甚至連日常用藥也一應俱全。這樣,在任期間無所需求的他,不但堅守了自己的為官原則,還造福了百姓,留下了清正廉潔的好名聲。
宋太宗聽到社會輿論對向敏中稱譽有加,于是在便殿召見向敏中,他對答簡明暢達,得到太宗的稱許,被任命為戶部推官,出任淮南轉運副使。這是個肥缺,很多擔任這個官職的人都因此而狂傲,大擺威風,所到之處令人畏懼,但向敏中卻不搞這一套,以禮對待同僚和部下,勤于政事,清正廉潔,深受好評,后被調入中央任職。此后向敏中多次得到提拔,官拜同知樞密院事,成為朝廷重臣。
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向敏中升任右仆射兼門下侍郎,監修國史。任命發布當天,宋真宗認為自己即位以來都不曾封過仆射,現在把此官授給向敏中,向敏中肯定應該非常高興,理當大宴賓客表示慶祝,于是就私下派向敏中的親家李宗諤去暗訪。
李宗諤到達向敏中家,卻發現向敏中家門前寂靜無聲。李宗諤與他的親信徑直入內,祝賀說:“自從陛下即位以來,從沒有除授仆射,要不是您功大德高,何以至此?”向敏中只是“唯唯”應答。李宗諤又歷說前代幾位仆射功德威儀,向敏中仍是“唯唯”應答。李宗諤只好告辭,出門后又偷偷派人去向家的廚房,問廚師今天有沒有為親戚賓客設宴飲酒,答案也是“沒有”。
李宗諤回去后見真宗皇帝,真宗問:“昨天見到向敏中了嗎?他的心情怎樣?”李宗諤詳細地回答了他的所見所聞,皇帝不由笑著說:“向敏中大耐官職。”也就是夸他心境淡泊,不羈于虛名俗譽。
落職不悲,升遷不喜,向敏中為官四十年,不管是外放異地還是主政廟堂,始終清廉剛毅、守道如初,全不把個人的得失放在心上,一生克己奉公、勤于政事。天禧四年(1020年),向敏中在任上離世,終年七十二歲。真宗親自臨喪,傷心痛哭,并為他廢朝三日,追贈其為太尉、中書令,謚號文簡。
《宋史》評價他說:“向敏中恥受贓物之賜以遠其污,預避市舶之嫌以全其廉,堅拒皇甫侃之書以免其累,拜罷之際,喜慍不形,亦可謂有宰相之風焉。”(泗縣紀委監委 劉站)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