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近年來,舒城縣紀委監委堅守監督首責,穩中求進、與時俱進,著力推動監督下沉、監督落地,精準監督、創新監督,充分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有力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
抓實“兩個責任”,健全基層監督體系。堅持以上率下,抓緊抓實“兩個責任”,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為加強社會治理提供堅強保障。制定《中共舒城縣委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實施意見》《中共舒城縣委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清單》《舒城縣紀委監委落實黨風廉政建設監督責任清單》,以政治建設為統領,以清單形式細化“兩個責任”,促進責任落實落細。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推動監督向基層延伸。向全縣22個鄉鎮(開發區)派出監察辦公室,與鄉鎮(開發區)紀(工)委合署辦公,并根據縣監委授權,全面履行相應監察監督職責。在村級設立紀檢委員和監察聯絡員,加強村級黨務和村務監督。目前,全縣653名紀檢委員和監察聯絡員履行監督職責,真正將監察監督“前哨”延伸到基層一線,監督觸角延伸到“最后一米”。
建立“兩項清單”,聚焦基層監督重點。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效果導向,在全縣農村基層推行黨內政治生活和“小微權力”清單制度建設工作,建立“兩項清單”,貫通融合黨內監督與行政監督、群眾監督等多方監督力量,推動完善基層治理體系,提高基層治理效能。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新開展村級黨組織黨內政治生活清單建設,將“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黨務公開等10類事項建立清單,對內容、程序、要求進一步分項細化、規范運行,嚴肅黨內政治生活。針對村級“小微權力”運行實際情況,將村級工程和采購管理、資產資源管理、財務管理等8大類進行梳理,列出42個具體事項,全部實現清單化管理,讓基層干部“照單辦事、依規用權”。借助“萬村千鄉”網頁、“美好鄉村”微信群等網絡載體,以及公開欄、村民會議等方式,及時公開“兩項清單”事項,陽光“曬權”,接受黨員、群眾民主監督,激發他們共同參與、民主管理的熱情,充分發揮基層監督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
探索“兩網一包”,創新基層監督方式。試點“監督體系網格化,監督方式網絡化,領導干部責任包保”監督責任區制度建設。通過構建縣、鄉、村三級監督體系,科學劃分網格,設立監督網格員、信息員,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監督網,實現對全體黨員和行使公權力人員的監督覆蓋。按照“就近整合、優勢互補、上下聯動、片區協作”原則,將全縣22個鄉鎮(開發區)科學劃定為6個監督網格(協作片區),建立“1+1+1+3(4)”工作機制,明確網格員、信息員對網格(片區)內的監督職責和任務。鄉鎮、村也結合基層社會治理,相應建立起監督網格,形成日常監督網格化。推進“互聯網+監督”模式,由縣紀委監委牽頭,將分散在各職能部門管理的惠農項目、資金等相關數據收集匯總,打通信息壁壘,通過數據“比對”與“碰撞”,有機銜接行政監管與紀檢監察監督,盡早發現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和作風等問題。在部分鄉鎮、村探索使用“量子安全云智能印章”,推行村章云管理,24小時在線全程監控,運用智能化設備管控村級小微權力運行,充分發揮信息化對提升治理效能的科技支撐作用。(六安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