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延伸監察職能,優化協作機制,理順工作關系,下沉監督力量……2019年7月,合肥市針對基層監察對象大幅增加和越往下監督力量越弱、執紀壓力及難度越大等問題,出臺了《關于推進監察職能向鄉鎮(街道)延伸的指導意見(試行)》,創新推出“監察室+協作區”模式,形成上下聯動“一盤棋”,打通全面從嚴治黨“最后一公里”。
延伸監察職能,構建有形覆蓋“監督網”
針對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后全市監察對象增加3倍、鄉鎮一級增加2倍的現狀,該市按照“五統一”的要求(“統一命名、統一授權、統一管理、統一人員配備、統一職責界定”),向鄉鎮(街道)派出監察辦公室,實行與鄉鎮(街道)紀(工)委合署辦公,一套機構,兩塊牌子。監察室根據縣(市)區監委授權,對監察對象依法履職、秉公用權、廉潔從政從業以及道德操守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依法進行調查、處置,對監察對象所在單位提出監察建議等。
截至目前,全市共掛牌成立監察室130個,其中9個縣(市)區所轄的125個鄉鎮、街道全部掛牌。同時,在村(居)設立監察聯絡員,由村(居)紀檢委員兼任,主要負責對村(居)從事管理的人員進行近距離監督并及時向監察室反映發現的問題線索。
優化升級協作區,形成力量整合“一股繩”
按照“就近協作、便于集中、優勢互補、增強合力”原則,該市在原有基礎上,合理優化紀檢監察協作區設置。原則上每4—6個鄉鎮(街道)劃為一個紀檢監察協作區。協作區以集中辦公為主要形式,積極探索統分結合、務求實效的工作方法。
目前,各地共設立34個協作區,其中,縣級紀委監委人員占15.6%,鄉鎮(街道、開發區)人員占68.2%,村居人員占16.2%。
理順工作關系,建立職能清晰“責任鏈”
為理順鄉鎮(街道)黨委、紀委與協作區工作有交叉的問題,明確各自定位和職責權限,縣(市)區紀委監委對協作區實行直接領導,統籌調度管理。
協作區與鄉鎮(街道)紀(工)委監察室是指導與被指導的關系,重在指導、但不包辦;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重在監督、但不替代。協作區代表縣(市)區紀委監委開展工作,堅持有案辦案、無案監督,根據各級明確的工作范圍、縣(市)區指派和鄉鎮(街道)提請事項,統籌開展交叉檢查、執紀執法、巡察聯動和專項整治等工作,重在發現和督促解決問題。
監督力量下沉,打通全面從嚴治黨“最后一公里”
在堅持機構、編制、職數“三個不增加”的前提下,市紀委監委通過盤活存量、優化調配,進一步配齊配強監察室和協作區人員,提高了監督質效,加大了執紀執法工作力度。工作中,實行任務集中調度、日常統籌管理、干部統一考核、工作一體保障,進一步推動重心向監督聚焦、力量向基層下沉。
2019年以來,全市各協作區共研判排查問題線索588件,立案265件,給予黨紀政務處分234人;各鄉鎮(街道)紀(工)委監察室共處置問題線索2158件,立案1039件,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011人。(合肥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