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為政之要,惟在得人”。《墨子》中說“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賢良之士寡,則國家之治薄”,諸葛亮說“為人擇官者亂,為官擇人者治”,司馬光提出“凡用人之道,采之欲博,辨之欲精,使之欲適,任之欲專”,等等。這些都能看出古人對用賢用才的重視。
“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師。”懂得用人,就是要不論出身、不重資歷、不看地位、不避親疏。古人提出“建官惟賢,位事惟能”的思想很有價值。周文王渭水訪賢,蕭何月下追韓信,劉備三顧茅廬,成就一番大業。姜子牙、商鞅、韓信、衛青、諸葛亮、周瑜、王猛、薛仁貴等賢臣名將,都是不拘一格用人才的結果。粟裕一步步由士兵成長至將軍,在戰爭實踐中鍛造出非凡的軍事運籌和指揮才能。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對粟裕大膽任用充分信任,堪稱使用人才的精彩之筆。
清人申居鄖說:“人才各有所宜,用得其宜,則才著;用非其宜,則才晦。”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的時候,從浙西得到“四賢”,欣喜不已。他根據四位才子各自的長處予以不同使用:劉基善于謀略,就讓他參與軍國大事;宋濂長于詩文,就叫他主理文化典籍修撰;葉琛和章溢有政治及組織才干,就派他們擔任地方大員。如此,使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用其所長,盡其所能,則人才不匱、事業長青。
“才”猶“材”也,良將無棄木,善用人者無廢材。識人用人不能求全責備。只要品德良好,有真才實學,就可以用其所長。牛頓是物理學家,但不善辭令;孫臏是軍事家,但未必能親臨前線;陳景潤是有名的數學家,但可能不擅長教授數學。不能因此說牛頓的三大定律無價值,孫臏的兵書對作戰沒用處,陳景潤對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就是錯的。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實踐證明,即使有短處、有缺點的人,只要發揮其長,避其所短,也能讓他們各展其能、綻放精彩。
人才不僅在于發現,還在于使用。百里奚出游列國求仕,歷經宋、齊不用,身為虞大夫而虞國亡,后來在秦國主政,卻促進了秦國的崛起。百里奚在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何也?“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用與不用,聽與不聽。”司馬遷一席話道出了其中奧妙。倘若不量材而用,視寶玉為瓦礫,人才與庸才又有什么區別呢?現實生活中,許多事情沒有干成干好,問題的癥結不是謀事謀得不好,而是干事時用人不明,用人不當所致。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聚”是基礎,“用”是關鍵。人才當以用為本,當以用好為要。如果只把人才當作“花瓶”擺放,不用或者用不好人才,不僅無助于事業的發展,反而會讓人才在“天生我材無人用”的嘆息中終老無為,形成人才資源的浪費。敢為事業用人才,用好人才促事業,對于領導干部而言,不僅是一種正確的政治理念與政治智慧,更是推動事業發展,促進社會進步的必然選擇。(向賢彪)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