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 李夏(右)在安徽省績溪縣長安鎮高楊村走訪貧困戶(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
連日來,中央媒體分別在重要版面、重要時段聚焦我省績溪縣荊州鄉黨委委員、紀委書記,縣監委派出荊州鄉監察專員李夏扎根基層,奮戰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正風肅紀第一線,犧牲在搶險救災現場的先進事跡。
《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中央媒體濃墨重彩推出李夏先進事跡報道。《人民日報》刊發《為了百姓,他不曾猶豫半分——追記安徽省績溪縣33歲殉職干部李夏》,并配發記者手記《使命不因風雨而淡忘》和李夏生前的工作照片,圖文并茂地講述了李夏有血有肉、有情有義、有信仰有操守、有擔當有作為的一生。《新華每日電訊》刊發新華社通稿《換得秋實一夏花——追記基層青年紀檢監察干部李夏》,以鮮活的事例、生動的筆觸,感人的細節深入報道了李夏8年扎根深山,為民鞠躬盡瘁,執紀鐵面無私,危難關頭逆行的感人事跡。
中央電視臺播發《李夏:用生命詮釋擔當》,深情講述了“80后”的李夏把不畏風險、沖鋒在前、忠誠擔當、恪盡職守的精神帶到搶險救災現場,用年輕寶貴的生命詮釋了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光明日報》刊發《生如夏花——追記基層青年紀檢監察干部李夏》,從殉職、懷念、奉獻等角度,全方面展現李夏的感人事跡和精神風范。《工人日報》《中國青年報》《法制日報》等中央媒體先后以多種形式推出李夏先進事跡報道。
中央媒體還在新聞網站和“兩微一端”及時轉載、推送相關報道,多形式、全方位在全社會掀起了向李夏學習的熱潮。(記者 張岳)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