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2018年7月至9月,省委第五巡視組對潘集區開展了一次全方位“政治體檢”。省委巡視反饋問題后,區委、區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將巡視整改工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政治責任,直面問題不回避,持之以恒地推進巡視整改,歷史遺留問題逐步得到有效化解,社會穩定風險逐漸降低,群眾的安全感、滿意度得到明顯提升。今年以來全區信訪工作實現“四個下降”,到市集體訪同比批次下降44.4%、人次下降28.6%;到省集體訪1批5人次,全區社會大局總體保持和諧穩定。
強化領導抓整改。成立區巡視整改工作領導小組,區委書記任組長,區長任第一副組長,區委副書記任常務副組長兼任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3名區委常委擔任辦公室副主任,下設綜合材料組、臺賬管理組、督查督辦組3個專項工作組,抽調精兵強將開展工作。建立實行整改調度制度、督辦提醒制度、臺賬管理制度、定期報告制度、對賬銷號制度,注重統籌兼顧,標本兼治,過程控制,推動反饋問題全面整改。
分類施策抓整改。分別成立由7名區委常委牽頭、10個責任部門參與的整改專班,集中力量,聚力攻堅。特別是針對房地產歷史遺留問題、搬遷安置房和棚戶區改造項目建設進展緩慢問題,以市委、市政府出臺政策開展房地產領域遺留問題化解攻堅專項行動為機遇,實施項目化推進;同時制定了《潘集區采煤沉陷區村莊搬遷項目安置情況整改清單》《潘集區棚改項目安置情況整改清單》,實行“一案一策”,對賬銷號,明確責任單位、責任人和整改時間節點。目前,各項目穩步推進,沉陷區搬遷安置共分房1684套,涉及安置群眾4661人。
強化保障抓整改。通過巡視整改,找準問題根源,加強自身發展,通過緊盯協稅護稅、實施土地整治項目、推進煤電伴生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等方式,挖掘內部潛力,2018年實現財政收入7.1371億元,同比增長11.2%,2019年一季度實現財政收入2.3916億元,同比增長19.02%。積極爭取上級政策性資金支持,主動加強與國開行、農發行等銀行對接,搭建政銀企合作橋梁。2018年以來,先后爭取省“兩權”價款項目資金1.27億元,農發行貸款2.72億元,及時解決了碧海二期、楊圩社區、金水灣等3個項目建設資金不足問題。
壓實責任抓整改。區委責成牽頭領導“領銜”,帶領責任部門,按照省委要求,對反饋的問題開展“回頭看”,明確整改措施、整改要求、整改時限、整改責任人,形成問題清單、責任清單、時限清單、措施清單。自4月16日起,區委書記集中一個月時間,不定期召集有關牽頭領導和責任單位,召開專題調度會,逐項研究整改方案,“釘釘子”、“過篩子”,推進問題整改“見底清零”,切實做到不以整改方案代替整改結果,不以整改措施代替整改成效,確保改徹底、改到位。同時對整改進展不夠快、成效不明顯的責任領導和責任單位及時提示提醒,倒逼整改責任落實到位。
完善機制抓整改。注重巡視成果運用,精準建章立制,針對債務風險居高不下、工程領域管理混亂等方面問題,制定了《潘集區隱性債務化解實施細則》《關于進一步加強工程項目招標采購管理的通知》《潘集區政府投資項目審計監督辦法(試行)》等制度。通過健全完善長效機制,堵塞管理漏洞,形成用制度管人管權管事的制約機制。
潘集區緊扣初心使命,通過巡視反饋問題整改,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各項工作,進一步提升群眾滿意度和獲得感,保障全區經濟社會健康持續發展。(督察處供稿)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